豸峰村——徽派建筑的典范之作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豸峰村

2020-12-11
古村落家园 0   |   1


古村落家园  2019-04-04

成义堂

image.png

位于村北的“成义堂”,前临桃溪水。这座分祠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平面基本保持中轴对称。入口处两侧建有八字照墙,门头上刻“簪缨世胄”四字;门屋为顺应沿河地势,与主轴线偏转了一个角度。进入门屋后的第一进庭院,由四面高墙围合成一个封闭空间,院内没有廊庑,两侧有小门可通附院。

正面墙上用水磨青砖雕砌成三开间牌楼门,门头字牌上刻“通奉大夫晋三公祠”字样。入内,是一个“四水归堂”的庭院,三面围廊,后为两层高的寝殿。与一般祠堂不同,成义堂内没有享堂,而改为扩大的廊间,祀祭时原应放在享堂进行的活动却移到寝殿楼下。令人不解的是,寝殿是缺了一角的矩形平面,不知是受周边建筑限制还是出于风水上的考虑。

image.png

祠东南部的附屋是二层楼房加一庭院,院中有一半圆形泮池;西北部附屋已改作他用。祠内建筑装饰丰富,仅斗拱就有米字形、斜拱等近十种。最为精彩的是寝殿底层,正面月梁两端的梁托是倒爬着的木雕狮子,惟妙惟肖。大厅天花正中,有一螺旋形斗拱构成的覆钵藻井,堪称一绝。

资生堂

image.png

整个豸峰潘氏,因为人丁旺盛,在始祖潘椿年之后,逐渐地分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家分支。总族有总祠,每一个分支中也有分祠,而这座祠堂的前身“棣辉堂”,就是潘氏家族中的其中一支“五家”,为了纪念潘镒、潘铉两位同胞兄弟同时考中进士而修建的。

棣辉堂毁于清朝的太平天国时期,而这个时候的“五家”,因为家道衰落,已无力重新恢复了,只能在原祠堂余屋的位置盖了一个小规模的祠堂,前面的部分,就转给了比较富裕的潘氏家族的另一支“六家”子弟。19世纪末,“六家”为了祭祀潘氏的另一位风云人物儒商“存三公”,在棣辉堂原址上斥资建造了这座资深堂。祠堂里面,有方形、圆形、八角、莲花形等六种柱础,而祠堂正中檐下的一根月梁,跨度有八米以上,是一根整株的樟木。支撑大梁两端的,为一对精美的木雕倒爬狮子,雄狮居左,母狮居右,母狮怀中还有一小狮子在翘首嬉戏。

据说,在资深堂建造之时,工匠们找遍了村子附近的山林都没有合适的大木料,最后来到松山村购买。松山村的人原不想出让,不想在谈判购买时,突然天现雷电,将一根极其粗大的樟树顶端击断,见此,村人只好同意出卖此树。豸峰人兴高采烈买下后却发现,该树太粗太重,根本没有办法运走。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天空突然下起倾盆大雨,而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河水猛涨,树木终于得以从水路顺利运至村中,于是也就建成了资深堂。

涵庐

image.png

豸峰有座很特别的建筑——“涵庐”。这幢房子最初是清乾隆年间 (1736—1795)一富商建的,民国时归了曾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的潘方跃所有。潘方跃早年留学海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故在购得涵庐之后,将它改成了中西合璧的样子。该屋在立面处理上,徽州民居的马头墙虽仍然保留,可外墙的门窗却用了西式拱券的做法,立面的细部,还使用了一些带曲线的西洋“巴洛克”表现手法,甚至连英文字母也作为装饰上了墙面,这在当时的小山村中,应是十分时髦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