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落村考星记

山东省潍坊市高柳镇星落村

2020-12-11
山东古村落 0   |   1


山东古村落  2019-05-26

一块有着八个棱角的深青色大石头,静静的卧在地上,它的边上是一个大坑。当地没有这种石头,谁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老人们说它是星星。这个场景历史上还被列为寿光八景之一,美其名曰“星落石臼”。大青石的南面是南星落村,北面是北星落村,两村相距二百余米,历史上这个地方隶属于寿光县,民国年间划归益都县,现在属于青州市高柳镇辖区。第一次听说南北星落村,是在潍坊天文学会的微信群里,顾名思义,这两个村子肯定与陨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要去青州市高柳镇葛家口村看望好友,在了解当地情况时发现葛家口西邻北星落村,两村仅隔一条大马路,我立马意识到,探寻陨石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一、历史回眸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地球上的公元235年,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两颗小行星体碰撞后产生的一块石块偏离出运行轨道,随后被地球引力捕获而径直奔向地球,时魏明帝曹叡刚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诏令大修洛阳宫,新建昭阳殿和太极殿,筑总章观。这样大兴土木,许多百姓贻误农时而影响耕种,这天阴云密布,青州府寿光县的人们正为春种忧虑之时,忽然天空有大声如雷,火光赫然照天,天外来客朝一空地重重砸去。待烟尘散去,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地上被天外来客砸出一井,极深。人们非要看个究竟,于是开始挖坑,结果发现一大青石,当地根本没有这种质地的石头,形状为不规则球体,直径2米多。

二、走访见证者

古道霞客是我们潍坊古村之友的成员,他是当地人,从小在葛家口长大,对当地地理很熟,有他带领,我们的调查便轻松了好多。我们首先来到了北星落村寻找陨石见证者。

image.png

据村里的老人们讲,陨星确实有过,村名也由此而得,石头是青色的,原来在湾北侧平地上放着,见过石头的只有上图中穿蓝色上衣的老人,以前干活累了就坐上去休息,后来石头不知去向,因为年代久远,没有更多的记忆了,湾在南星落村外东北角,他建议我们去南星落村问问。

到南星落很近,路上两侧是蔬菜大棚和麦田,没有发现大坑,进村后我们四处寻找坐在街旁乘凉的人,特别是老头,年龄越大越好。

image.png

 

这位老哥是南星落村人,据他说从前在湾边有一块大青石头,六个角,湾边有个雹神庙,庙前有个亭子,这块石头是亭子上的盖,亭子后来扒了,盖子留在了这里,在湾里洗完澡,人们就躺在上面晒太阳,可以躺三个人。1960年左右,这块石头运到阳河桥建桥墩了,但他说那块石头不是陨石。

于效文,94岁,南星落村人,他对此事记忆深刻,讲述起来声音洪亮,历史脉络清晰,是陨石的重要见证者。据他介绍,现在村东北角的湾就是星掉下来砸出来的,星石在湾北平地上,石块成深青色,八个角,直径2米,厚度60厘米,上面平整光滑,下面有鼻子(环),小时候在湾里洗完澡就到上面躺着晒,湾边有一座庙,建在不高的土台上,庙什么时候建的不清楚,是解放后土改的时候扒掉的,庙前从来没有过亭子,原有一颗枯了的胭脂柈子树,听说关公在此拴过马。因为这块陨石,南星落村声名远播,好多离此地很远的人带着干粮专程来看新鲜,村里的老人就向他们介绍说,这就是星,还让他们抠抠底下的鼻子,还说这是宝塔顶子,磨豁了鼻子掉下来了。1960年左右阳河公社组织社员建阳河大桥,当时缺乏石料,人们把陨石砸破后运去建桥墩了,当时他出伕没在家。

image.png

霍德永,77岁,南星落村人,他回忆说石头有八个角,青色,直径1.8米,厚度0.6米,是个塔顶子,太重,翻不过来,后来砸破弄去阳河建桥用了。在我们的要求下,老人家愿意带我们去看看那个陨石坑。

image.png

那块八角石到底是不是陨石,所有的线索指向了阳河大桥,我们必须去看看那是一座怎样的桥。古道霞客带我们来到了河头村东侧的阳河桥,这桥在陨石坑东北方向约600米。阳河桥开建于1959年冬,1960年建成,是当时阳河公社的重要交通枢纽工程,建桥时集体食堂供应极其短缺,每顿饭只给一个萝卜,本来这座桥叫“跃进桥”,人们为了铭记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送给桥一个有意义的名字,“萝卜桥”。

在桥西侧河头村大街上,我们又遇到了一位陨石事件的重要见证人,他就是河头村的刘福春。

刘福春说,那块八角石头他见过,在陨石坑的半坡上,直径2米,青色,有规则的八角,人为加工痕迹明显,应该不是天上来的,但在谈话中他一直称那块石头为星,八角石头砸破后用在了萝卜桥的桥墩上,也是他亲眼所见。

image.png

三、星落村是否有陨石落下?

陨石事件在封建社会被统治者视为重大的灾异现象,各个朝代在编写史书时都要详细地加以记载,寿光落石事件记载非常明确,《宋书卷卅一•志第二十一•五行二》:“魏明帝青龙三年正月乙亥,陨石于寿光。按《左氏传》,陨石,星也。”干支时间翻译过来就是农历二月二十六日。清代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纂修的《续寿光县志》,是这样描述的:“星落石臼在县城正西四十里星落庄形如臼斑驳有古致魏青龙三年所陨见陈寿魏志”。证据充分确凿,可见陨石事件确实发生过,且存在陨石实物。

四、村民说的八棱石是不是陨石?

被众人亲眼见过的八棱石究竟是不是陨石,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们不忙下定论,不妨从多方面分析一下。

当地有没有这种石头?星落村地处泰沂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河冲淤积平原的交迭地带,是浅平洼地地貌,当地地层没有石头,更不用说这种青色质地的石头。

这石头是不是外运来的?这块石头重量六吨以上,按以前的道路状况及运载能力要完成运输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完成也是耗资巨大,好不容易运来又抛弃于野外,更不合乎逻辑。

会不会还有别的用途呢?湾边原有一座寺庙,叫星落寺,会不会是庙上立碑用的?据民国二十五年版《寿光县志》记载:“星落寺,在城西北四十里,周广顺三年建”,无其他的记载。据于效文回忆,那是三间房的庙,有说菩萨庙,有说雹神庙,是泥塑的,土改扒庙时神被推到湾里了。可见,如此小规模的庙与巨型碑座是不匹配的。阳河村西刘珝墓地有不少数量的碑座石,但颜色质地也与此大不相同,且尺寸也小得多。总之,这巨石外运来的可能性太小了,难不成这巨石真是飞来的吗?这件事并不是个例,与我们同样困惑的还有莒南县坪上镇大铁牛庙村的人们。

大铁牛庙村有块貌似黑牛的铁块,该铁块重约四吨。这个大铁块究竟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谜。因为黑牛来自于天上,于是人们建庙祈求“神牛”保佑。至今当地老百姓还流传这样的习俗,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到这里祭拜上香,祈求“神牛”保佑平安。如今,寺庙所在村子就叫铁牛庙,附近的南铁牛庙和西铁牛庙村都是因此而得名。1985年,经过南京大学和南京地矿所的专家们鉴定,该铁块系“天外来客”陨石,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铁类陨石。

陨石通常是具有不规则的外形,星落村这块八棱石能是陨石吗?我们试从星落寺的落成年代进行分析。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政权分裂割据,战争频发,民不聊生,人们期盼一种超能的力量护佑苍生,陨石是天外来客,四里八乡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似乎上天赋予了它神奇的力量。封建社会皇权不下县,地方乡绅代替政府对乡村行使管理职能,星落庄的族长们当然也想借助人们对神的信仰扩大自己的威望,在此背景下,星落寺终于在周广顺三年由地方乡绅出资建成,地址位于陨石坑西侧土台之上。寺庙建成了,上香许愿的人就更多了,时间一长,随着人们对审美与信仰标准的提高,对陨石功能的期望也有了更高的心理需求。

image.png

星落庄东北五十里有王高村,村内有座慈化寺,北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在寺内建成八棱砖塔一座,名曰“王高塔”,王高塔巍然高耸,四疃八乡上香许愿之人络绎不绝,佛教文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星落寺,人们便期望王高塔在星落寺得到复制,但庙小难容大神,哪来的资本建高塔呢?于是人们把陨石加工成王高塔顶的样式,一则看上去更为顺眼,二则随着形状的改变赋予了镇妖辟邪、佛祖护佑的职能,当然我这是在推理,那星落寺与莒南的铁牛庙,从陨石到“塔尖”与“神牛”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演变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规律?这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五、水落石出

那村民见过的八棱石就是天降陨石啦?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有人仍然怀疑陨石还在坑里,那我告诉你,古人已经挖过了,那个大坑就是证据。1976年吉林省降落的陨石最大的一块1770公斤,只砸出一个深6米,直径2米的坑,挖掘过程并不困难,而当看到这块吉林陨石的照片时,让我大吃了一惊,它的颜色竟与我在星落村采访过的见证者们所描述的八棱石的颜色是一致的。

放眼山东,此类陨石事件屡有记载,在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有相邻的南落星村、北落星村,两村之间几十块巨石组成一个巨大的石堆,当地百姓称其为“星星山”,已被确认为世界罕见的最大石铁陨星堆。在即墨鳌山卫镇的星石村也有块巨大陨石,重达4吨,石头呈不规则的椭圆形,至今立在村口。

在南星落村走访时,我们问一个老妇人此地是不是南星落,她说是南星。人们对不喜欢的字眼还是有所避讳的,听说当年日本鬼子到处烧杀抢掠,却始终没有光顾星落村,从而使人们躲过了战乱之苦,这是不是“塔顶子”在保佑着一方百姓呢。

陨石原来不过是一些普通的石头,在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默默存在了数十亿年,如果不是造访地球,人们看不见它,天文学家也不会注意它,谁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如果它没有勇气投入地球的怀抱,在燃烧自身中找寻其价值,那么,它将永远默默地在既定轨道里游荡,直至消失。

六、在平凡中永生

大青石,这位不速之客,与星落村的人们相依相伴走过了千年的时光,破碎后毅然用自己坚实的身躯撑起了阳河大桥。走在桥上的人们,可曾知晓大青石的种种传说故事?

大青石,这位天外来客,千百年来与星落村的人们朝夕相处,几多欢喜,几多期许,如今,星石已去坑犹在,盛世又逢新时代,为了让后人铭记星落村发生过的震动全国的陨星事件,为了留住人们对于大青石的美好记忆,我建议有关部门对陨石坑进行修复并立牌保护,这是对乡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