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窦家崖

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窦家崖村

2020-12-11
山东古村落 0   |   1


山东古村落  7月28日

自庙子镇南行八公里,我们的车子左拐进入一条蜿蜒狭窄的盘山公路,两边的树木枝叶繁茂,公路被浓荫包围,我关了空调,落下车窗,放慢了车速,尽情享受着充满了自然味道的清凉山风。我在前面开路,青岛来的刘先生开着宝马车紧随其后,他早上五点就出发,已经开车四小时,也够辛苦的,因为没地方停车休息,只好放慢车速,暂时缓解一下疲劳。

image.png

我之前已来过窦家崖两次,这次刘先生想帮助古村的贫困老人,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窦家崖村,一来我想对该村进行深入的了解,二来我已被王书记的真诚所打动,凡是来村里的客人,王书记都视为贵宾,热情相待,因此他给人们留下来热情好客的印象。

窦家崖村位于青州市西南部,距市区28公里,淄河东岸,唐赛儿寨北侧,南宋时就有人在此依崖而居,因为处于山地,土地奇缺,每一寸地都被充分利用。良田无恶岁,勤耕自有秋,勤劳的农人在平坦的地方种上庄稼,坡地上种上果树,虽然说“种在地上,收在天上”,却也自给自足,自得其乐。但恶劣交通条件制约了村子的发展,这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以前进出村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崎岖坡路,运输只能靠畜力和人力,车根本进不来,如今生产路状况还是没有改变,农忙季节仍然靠驴驮马运,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驴友们亲切地称之为“驴背上的小山村”。

image.png

第一次是我与葛先生来的窦家崖,见到王书记时,他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他们刚印制出版的《窦家崖村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却开乡村文化之先河,当时可是2018年,此举确实令人刮目相看,我在新闻看到过,正想一睹其风采。当我翻阅厚重的村志后,惊讶地发现,历史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在这个地方一脉相传,也造就了这里不同于其他古村的独特气质。每一个村庄都会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一种鲜明而持久的风格,这种由数代人酝酿、造就、革新、拓展并遗传下来的特殊的风格就是一个村的村风,崇德向善正是窦家崖的村风,是这个古村的灵魂。

顺着峡谷中的水泥路,我们驶入北面的绵绵群山,在路的尽头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窦家崖村。站在村口,极目远眺,只见群山延绵,山崖耸立,窦家崖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北部两座东西绵延的山脉是古村的靠山,北崖顶在村子的中轴线上,南部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如一面屏风,枕山,环水,面屏,真是一处后有靠,前有绕的风水宝地。

image.png

 

到了村办公室得知,王书记接到通知去开扶贫会了,我和刘先生正好先去村里转转,我情况较熟悉,给刘先生做起了临时导游。我们在村里边走边看,穿行在一条条横七竖八的小巷中,有新房,有老屋,脚下是古朴的石板路,青石板一块接着一块,就像古村的历史一卷接着一卷,引人探寻。有几处有故事的老房子,虽然破损地厉害,但那残墙旧瓦依然透出旧日繁华。

image.png

古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要数关帝庙前的广场,村民们有的来水楼打水,有的三五成群的坐在那里说说笑笑,远远看着,其乐融融,这样的日子,想来过得惬意 。离广场不远,有一座古门楼,人们称为“许家门楼”,门楼用石考究,上面是与边上连起的房子,应该是许家人住过的,下面门洞应该是进出村的必经之路,体现出古村的防御性需求。古门楼前方有一颗生长了几百年的古槐树,没人知道他的年龄,他是村庄的历史坐标,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一直默默守护着村庄,村里人所有的喜怒哀乐、沧桑往事都记录在他的年轮上。

关帝庙边上是水楼,水楼里的水来自北面的古井,关帝庙前面是戏台,戏台侧面的石牌上记载着王永典为建戏台做出的贡献。王永典(1931-2018)可不止为村里建了戏台,他是造福桑梓的一位乡贤级人物,为村子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永典出身于窦家崖村一个贫穷的农民之家,13岁时参加八路军,隶属八路军山东纵队鲁中军区,他在部队浴血奋战,参加整个解放战争,两次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纪念章,伤残复员后投身到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他对病人和蔼可亲,尽心尽力,有求必应。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有人来求他出诊,说家里有人发高烧,已昏迷,当时夜已深,外面下着大雪,王永典二话没说,顶着刺骨的西北风,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去抢救,直到天亮了病人退烧他才回家,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深得乡亲们感激。

王永典具有深深的家乡情怀,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不遗余力。位于井沟头上的古井,是祖祖辈辈村民赖以生存的水源地,自古取水都是用很粗的井绳往上拔水,日积月累井口边的石头上被磨出一道道深深的铮亮的沟痕,且只有青壮年才能拔水,费力且危险,十分不便,王永典经过反复测量、计算,提出利用地势把井水导引到湾崖的设计方案,这一提议得到村委的支持并由王永典负责实施,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下,古井之水成功引入湾崖水楼,村民们从此用上了自来水,告别了拔水的历史,无论旱涝,始终清波不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窦家崖人。村中主路自古以来是狭窄不平的土路,车进不了村,冬天结冰更是寸步难行,1998年,王永典策划维修村中主路,提议得到村委同意并实施,他带头捐款,村民们积极响应,土路成功修成了水泥路,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后来在重修湾崖戏台、加高水楼等工程上王永典也是积极提议并倡议子女们捐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王永典与人为善,无问东西,宽厚仁爱,乐于助人,他关心热衷家乡建设的善举,不但得到村民的称赞也得到政府的肯定,青州电视台曾专程采访他并在电视上播放他的善行义举。

image.png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思其源,一口共饮的泉水,让窦家崖人从此有了不一样的温度与气度,让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故事继续传颂。

秦守英(1903-1986),从富旺村嫁到窦家崖丁啟昌为妻,因她一生免费为患儿治抽风而备受乡人的爱戴,人们都恭敬地称她“神针丁奶奶”,她个头不高,为人和善,只要有人抱着小孩儿来看病,她总是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她的针灸很灵验,患儿第二天就会痊愈,乡里乡外很多人来找她问诊,从来不收一分钱。后来她把医术传给儿媳王佩红,王佩红的医术更加精湛,同时也传承了老人的医德,为患儿治病从不收费。

任山东三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成永,饮水思源,情系故土,连续三年春节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慰问品;2013年,窦家崖村整修硬化通往山顶的道路,共产党员丁秀国慷慨捐款4万余元;丁秀文老师、高琳老师,他们为编写村志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为家乡建设作出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以德为范,化育着一方水土,用爱心诠释着浓浓乡情,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一个具有温情的大家庭。在古村成长的年轮上刻下了一个个桑梓情深的故事。

时间在悄然改变着古村的面貌,但改变不了的是村民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质朴友善,一个个造福桑梓的微善聚沙成塔、点滴成河,构建起善的洪流,成为窦家崖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窦家崖村坐落在群山之中,因为交通的闭塞几乎与世隔绝,当地的村民也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村里年轻一代逐步放弃了传统的农耕生活,大量进城谋求发展,正所谓“秀才都挤近城里”,窦家崖村现在村里常驻的只有六十多户,仅占户口数一半,而且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乡村发展离不开乡贤的推动,有人不禁叩问“乡贤何在”,其实,好多老年村、空心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他们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长为“新乡贤”的主体。窦家崖村王书记正是从本土成长起来的新乡贤的代表人物,自1988年任村主任以来,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务,在村庄建设、争取扶贫项目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村委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刚开完会回来的王书记,窦家崖村的当家人,他得知我们我们专程来帮扶贫困老人,非常感激,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目前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扶贫工作,从我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出,王书记对扶贫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到位,群众的情况他都装在心里。因为时近中午,简单交谈之后,按照我们的约定,他带我们去两家贫困户走访慰问,扶贫工作中,迫切需要关注的是平衡,他推荐的走访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常年有病,就靠几亩薄地,又没有劳动能力,但不符合国家帮助政策,他们的确应是重点帮扶的对象。这些情况王书记了然于心,只要有机会就不会错过他们。

走在新铺就的石板道上,王书记谈起了他对保护传统村落的看法,为与传统村落风貌相协调,村内修路坚持用石板铺砌,每年按计划完成预定目标,我听后非常赞同,问他进村路上为什么有一段石墙被刷白,他听了哈哈一笑,说那是个失误,发现后立刻叫停了,正准备把白涂料刷去恢复原貌。听到这里,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王书记能有如此的保护理念,真是窦家崖村的福气啊!

image.png

 

三转两转,我们到了村民家里,书记向他们说明我们的来意,还把我们夸了一番,其实我们只是以平常之心尽点社会责任而已。村民们非常感谢我们的善举,更感激他们的书记,对他们的当家人还是很满意的。在后来一户村民家里,女主人送给我和刘先生每人一个高粱杆盖垫,是她亲手做的,看上面针脚细密,用力均匀,非常结实耐用,没有绣花般的灵巧仔细是做不出来的。困境中常有关怀,挫折时常有鼓励,寒风中常有温暖,人们就会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对生活拥有了底气,面对生活的苦难也好,甜蜜也好,用韧性展现生命的厚度与强度,是中国广大农民身上独具的一种生存哲学。

主人想把盖垫作为谢礼送给我们,我不好推辞,又想借此帮帮她,于是拿出钱塞给她,说算是买她的,可她执意不收,再三推辞,我只好把钱收了起来,她邀请我们中秋节再来品尝他们的小米,山村民风就是如此淳朴。上次去丁秀文老师家里拜访,赶巧他吃饭,硬要我们吃了一碗他亲手做的的馇豆腐,真是盛情难却。通过此次上门帮扶我对当地民风更是体会颇深。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当我们怀揣友善之心,用一份善去点亮周围的时候,镜中回馈给我们的,必将是满怀善意的真诚与笑容。

image.png

村里人热情厚道,历代传承着崇德向善的精神,就如这淳朴的山风,全是清新的自然味道,感染着每一位踏进山村的外来人。2018年,窦家崖村被收入山东省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从那时起,窦家崖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每年农忙季节,总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赶来,他们在生产路上、庄稼地里记录着驴驮马运的传统农家生活。窦家崖也不负众望,一年四季,这里总能调出缤纷的色彩,吸引着山外人的目光。古村落与原野、山川、河流的天然地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一种古老的、深远的乡愁似的情感,把人们的目光拉向广阔、丰富的自然界,拉向无限延伸的天空。

新时代面临新征程,窦家崖村党支部深知,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们转变思想,发展特色经济,发展古村旅游,探索发展新模式,他们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2017、2018连续两年王书记被评为庙子镇“十佳”党支部书记,2018年村党支部被评为青州市“先进党组织”,2017、2018连续两年获得青州市庙子镇“综合考核‘十佳’”,2019年获得青州市庙子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在此,衷心地向他们表示祝贺。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