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辛庄镇高家庄子

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高家庄子村

2020-12-12
山东古村落 0   |   1


山东古村落  2017-06-13

高家庄子,被当地人称为招远西北乡的“小北京”,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今天,请大家静下心来,随我们去探个究竟。   

image.png

高家庄子,位于招远市辛庄镇,离海边不到三公里,胶东调水工程从村西经过,著名的辛庄泵站即坐落于此,村南是206国道,我们从潍坊一路走高速过来,非常地顺利。下了车,听雪超尘(网名)去看村落宣传牌,我立即给我们的向导打电话。说起这次考察的前期工作,那是作了相当地准备,听雪超尘看了一路的《山东招远高家庄子史话》,也对古村有了大致地了解,此书是我从网上偶然发现的,作者徐言东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他老家就是这高家庄子,今天我们的向导是徐言东的二姐,我们自然也称呼她为二姐。

    西汉末年,高姓徙居此地,以姓氏取名高家庄子。后高姓逐渐外迁,至清代中叶所剩无几。元至正年间,徐氏族人徐进之担任北海守墩(烽火台)吏,初由本县勾下店迁居朱宋村。明代初年,为防倭寇侵扰,携眷由朱宋迁到高家庄子定居,将墩点设在村北1公里处,称为“北泊子”“北园子”。洪武年间,受渤海地震海水倒灌影响,部分墩台淹没。徐氏后裔奉命看墩报警,明末清初,撤销墩台守护,守墩户全部迁入村内。现在以徐姓居多,共400多户人家,其中100多户住在老北京式的四合院内。

    很快二姐就接到了我们,她说今天不忙,带我们好好看看,首先带我们去了她娘家。

    二姐家就住在一套四合院内,建筑整体保存相对完好,没有经过大的修缮。二姐的母亲今年八十六了,走路离不开拐杖,但头脑灵活、反应机敏,见我们对她家的老物件感兴趣,她也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这讲那,但因口音有异,我们只能听懂一部分。

    镇龙庵,东汉光武年间(25)为防水患兴建,康熙十九年重修,院落南边建有钟楼,木石结构。院内古柏4株,生长茂盛。1957年秋在庙前修水库,挖引洪道时,发现一尺多长宝剑一把,上面铸有“斩龙剑”三字。并发现一只精致黄色的陶瓷盒,称为“压龙盒”。可惜此两件出土文物当场被毁。镇龙庵西侧是九龙沟。

image.png

    建国后,高家庄子各项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1960年7月,全县开展向徐其暖同志学习活动。高家庄子村干部们普遍思想觉悟高 ,干部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己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坚决抵制“资产”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image.png

    南门照壁上的字虽已斑驳,却依稀可辨,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该两句出自《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毛主席1963年1月9日创作。

image.png

     1960年,在村支书徐其暖同志的倡导下,任主管会计的徐荣玉同志提出了“四榜上墙”和“一单登门”的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后对财务管理正规化和降低生产成本起了巨大作用。半月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出纳员当众公布每笔收支单据,让社员当场评议收支事项。

    一次三队的大车坏了,送修配厂修需要80元,在理财会上引起了争论,最后决定本着勤俭办社的原则自己修,结果徐立章仅用了七天,花了不到七元钱就修好了,而后三队一年下来自己修的农具达一百五十多件。

    1964年,原中国农业银业行长陈穆来调研后认为“路线正,做法对,可以坚持推广”,当晚向李先念汇报。高家庄子成为与山西大寨村齐名的先进农村典型并向全国推广。1973年省农业局来拍摄完成《民主理财好》电影,在全国放映,于是全国的考察团纷至沓来,听汇报、看展览、参加“民主理财会”。《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多次来采访报道。

image.png

    鸦片战争以后,朝廷腐败,旧税新捐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维护家园财产,于同治元年本村大户筹资修建了土围墙,同治六年捻军又来,因有围墙,躲过此难。土墙屡修屡塌,非长远之计,光绪十五年,村民共议修建三合土围墙,墙高6米,宽2米,长度2100米,推徐潜修为首,昼夜不懈,三年告竣,耗银万两,村民自筹。后多次在御匪中发挥重要作用。

image.png

围墙原来有四个大门一个便门,北门因靠海叫“海濠”,东门因可看山叫“山屏”,南门因住的多为贫寒人家,叫“同义寨“,西门外因有溪水流向北海,叫“环溪”,西便门叫“静仿”,主要办丧事用。城门上有土枪土炮,俨然一座城池。

    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长黄金。高家庄子在旧社会以农业为主,土质薄,水源缺,收成少。自然条件与邻村无异,但他们尊师重教,四老门、五合堂、六大家更是尊师重教的典范,他们对子孙要求非常严格。据《徐氏家谱》记载:“徐氏耕读为本,诗礼相传,成为北海之望族也,后世之尊”,清代村中有私塾多处,常年在校学生几十个,民国期间,村里办有公共学堂,地点在北门里。当时人们家里再穷也要让孩子上冬学,冬学时人比较多,加上外村的共有100多人。

    学生到15至16岁家长就托人让孩子出外学生意、学手艺,他们相当一部分人进了京城,最多时多达100人。时值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出去闯荡的这些孩子在外锻炼机会多,见识广,大部分事业有成。他们靠机遇和勤奋,日积月累,逐步发家致富,在家乡置土地,盖房屋,家大业大,骡马成群。

    应该说,他们是民族的精英,因为他们自幼读圣贤之书,懂周公之礼,“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他们的家训,所以普遍家族和睦、精诚团结。例如徐云峰自幼习武,很有成就,其兄破产助弟进考场,场场得中,恩科武举,又例如徐素一人在外发财,银子运回后由长兄掌管,全家受益。这样的事例在高家庄子不胜枚举,但在别处就非常罕见,这不正是良好的家风、族风吗?这样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光大,要更好地传承下去,或许这只是传承精粹中一项吧,高家庄子还有宝,等待大家的慧眼去发现。所以,我们的传统村落要知道传承什么,找到他的价值所在,否则就失去了保护的方向,就算勉强保住了,也只是一座座老房子而已,那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和平年代,围墙的功能已被人淡忘,坚硬的土块被村民扒下来用在了自家的墙上了,围墙仅剩几处,现在已被保护起来。

image.png

    辛庄泵站,建成于2006年,是胶东调水工程烟台支线的第三级泵站,现在运行2至3台机组,流量7.7立方米每秒,日过水量66.7万立方米。2003年12月19日,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开工仪式在此隆重举行,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水利部副部长陈雷应邀参加,会场数千人,场面热烈,本村多数人亲临观礼。胶东半岛目前旱情严峻,这条水道是烟台、威海两市的生命线。

    返程时我反复在想,十八棒槌能抛多远,其实,多远已不重要,人们传颂的是他那种不畏邪恶、伸张正义、爱民兴族的精神,那是高家庄子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十八行东侧的海滩,将我恍惚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虽是一次小小的穿越,却弄得我有点晕。时间的穿越尚且如此,文化的穿越无疑将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文化需要传承、需要衔接,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海滩看到这两只蟹,我想到了村民门上的符号,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今他们两个被赋予了怎样的时代内涵呢?招远还有金,高家庄子还有宝,高家庄子人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耕读传家、家族和睦的优良传统,2013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高家庄子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高家庄子人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走访,我们欣喜地看到,高家庄子人正在以他们非凡的热情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