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西墙峪村——山纵的好后勤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

2020-12-12
山东古村落 0   |   1


山东古村落  2016-12-21

西墙峪村是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之一,位于院东头西南8公里处,据张氏家谱载,清朝乾隆年间,张姓自南墙峪迁此建村,因为村处峪中,特别是西山高似墙,故取名西墙峪。

image.png

西墙峪是一个光荣的村庄,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坚强的抗日堡垒村,素有“山纵的好后勤”之称。这里原来是山纵的战地医院,这个当年只有不到50户,仅有200多人的小山村,最多时曾住过八路军和八路军伤员达300人以上。

image.png

 

村庄四周青山耸立,依坡朝阳而居,显得古朴而错落有致。传统村居连片分布,保存完好,墙体块石多为石灰岩材质,房顶多为麦秸或灰泥瓦,充分体现了沂蒙山地区的房屋建筑风格。

image.png

1939年下半年,日军对沂蒙山根据地大“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野战医院医疗所转移到这里。没有病房,伤员们被分散住到农户家里,每家每户都承担了一至四名伤员的任务,那真是“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军民团结亲如一家。为躲避敌人的“扫荡”,全村各家各户都在山梁或地堰上挖山洞,白天把伤病员藏进山洞,为他们送饭送水,晚上接出来住在家里。

 

image.png

现在这些洞用来储存生姜了。生姜是当地的优势产业,远销欧盟、韩国、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占农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新时期沂蒙精神焕发新活力,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亲连心”,主动啃硬骨头,驻扎贫困山村。群众深受鼓舞,纷纷挽起袖子,喊出“宁愿苦干、决不苦熬”的口号,革命老区再次呈现出红红火火的景象。

沂蒙老区是孕育革命的摇篮,西墙峪的乡亲们,为子弟兵付出了血的代价。有一次鬼子“扫荡”来得突然,乡亲们刚刚把伤员转移到山洞里,鬼子就进了村。村民张孝智把住在自家的两位八路军伤员背到山洞安顿好后,再回家背年迈的父亲时,发现鬼子已经进家并已杀害了老父亲。

山纵首长胡奇才之妻王志远在西墙峪分娩后,曾在这里住了一个时期。孩子生下3天后,因没有奶水,党员张洪奎的妻子接过来给奶着。一次鬼子来扫荡,王志远母子与张道增等三户人家藏在一个山洞里,就在敌人将要搜到这里时,张道增幼小的四子哭了起来,为了不暴露目标,保护王志远母子的安全,孩子的母亲用手巾死死地捂住孩子的嘴,待敌人走后才发现孩子已窒息,好在还有一口气,过一会儿又活了过来。西墙峪人民就是这样,把子弟兵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说,这次来沂蒙就是看望老区人民,重温沂蒙精神。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