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雄崖所村——家国两相依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雄崖所村

2020-12-12
山东古村落 0   |   1


山东古村落  2018-04-24

雄崖所村是一座具有历史传统意义的古村落,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海滨,丁字湾西岸,东临大海,西扼群峰,由于地势险要,历来为海岸防御要地,这里保存有中国东南沿海仅存的、较为完整的明代海防所城遗址,该村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定为“中国传统村落”。

image.png

穿过气势雄伟的所城南门,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由南向北铺展开来,左手边依次坐落着李千户台房、陈副千户台房,一座座显示着军事文化的建筑物涌入眼帘,无不向我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抗倭历史。昨日的烽烟已经消散殆尽,曾经的沧桑岁月,都已沉淀成为历史的过往,如今的雄崖所村处处透露出祥和与安宁,巍峨的古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年的军户也早已成为了普通的村民。六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见证当年历史的城楼依然静静伫立在那里,他像一位老人世世代代守护着他的子民,向人们讲述着这里曾经的风云过往。

image.png

元朝末年,日本国内连年内战,一些政客、武士、商贾、游氓等纠合张士诚、方国珍残部结伙为盗,被称为倭寇,他们不时来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焚民居、掠货财,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无不深受其害。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六年,“倭夷寇即墨、诸城、莱阳等县,沿海居民多被杀掠”。

在明朝以前,历代备边,皆在西北,重陆轻海,自古有边防而无海防。倭寇之患,致使沿海一带民不聊生,举国不宁。倭寇的侵略已经严重威胁到明朝的稳定,这不得不引起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自洪武十九年(1386年)开始明政府广置卫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置了即墨东部沿海的鳌山卫,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设立了雄崖守御千户所,简称为雄崖所,设立之初,雄崖所地区地广人稀,军户们从云南、安徽、河南等地应诏陆续迁徙而来,从事军务及屯田。至永乐时,全国有493处卫,315处守御千户所,形成了以卫、所为骨架,配以城堡、墩台,辅以巡检司、军寨的强大沿海防御体系。

雄崖所设正千户(正五品)2员,一为管军千户,一为管事屯田千户,副千户(从五品)2员,百户(正六品)5员,吏目1员,正副千户及百户皆为世袭,总共有七百多名军人,战船两艘,辖白马岛、青山等11处墩堡,黄家屯、北阡屯等8大军屯及一些散屯。固若金汤的雄崖所与大嵩卫之大山寨备御千户所(今海阳市)隔海相望,共扼丁字湾海域。

image.png

明永乐二年(1404年),济阳卫后所正千户李斌调任雄崖所,成为雄崖所第一名管军正千户,他非常重视军事训练,每年春秋两季带队进京接受检阅,朱元璋为鼓舞官兵捕倭斗志,诏令中书省特定赏格。平时战船游弋于丁字湾海域,遇有倭寇,立即出击。雄崖守御千户所的设置,为打击倭寇骚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信,字以实,因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将军,正五品,雄崖守御千户所第一位管事屯田正千户。

image.png

由于防御体系严密,行动快速有力,沉重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自雄崖所建制后共捕获倭寇二百多名,使倭寇不敢轻易来犯,沿海居民得以休养生息。由于长期安宁无战事,清初,政府废除了正、副千户及百户世袭制,改设千总1员,率兵督守。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千总,雄崖所归并即墨县治,置雄崖巡检司,设巡检1员,把总1员,率马步兵30名驻防。清乾隆年间,栲栳岛巡检司移驻雄崖巡检署,接管雄崖巡检司业务。民国初年,裁撤把总,民国五年(1916年)栲栳岛巡检司裁撤。

image.png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辑敢忘忧。雄崖所自建城之初,就拥有英雄之城的底蕴和气魄,那些守城将士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着这片土地,耕耘在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英勇壮举,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他们却无怨无悔地守在这里,为的是践行军人的责任和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他们那种爱国爱家的精神,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浸在这方土地。

雄崖所的军人不仅担负本所的防卫工作,在国家有征战任务时还必须要参加战事,他们常年背井离乡,历尽艰辛。据《王氏宗谱》记载,王氏七世祖中的王应安、王守金等20人,为雄崖所世军,常年驻守在张家口、古北口、宁武关一带,因战事频繁,大多阵亡。八世祖中的王凤荣、王凤官等30人,常年扼守长城一带,大部相继殉国。九世王之敬、王之汗等36人,明末在宁阳关与李自成起义军一战,全部阵亡。夫为国尽忠,妻为夫守家,这种小家大爱的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雄崖所人。

长期以守为攻的战略战术,使得倭寇的战斗实力大幅下降,随着海防工事逐渐巩固,沿海局势逐渐趋于稳定,清雍正十二年,建制三百多年的雄崖守御千户所被裁撤,曾经的军户变成了专事农桑的农民,开始了“向帆望暮烟,一畦春韭绿”的渔耕生活,但来自祖上的忠诚与孝道,“爱国爱家,自强不息”的精神,仍一直静静地流淌在雄崖人的血液中,体现在他们做事的风范上。

姚梦白,名峻德,字梦白,一字寿鹤。清廪生,雄崖所人,自幼聪敏,学业为同辈之冠,其母对子女要求甚严,姚梦白刻苦学习,以顺母心,29岁考取县学食廪生员资格。为济南书院主讲三次,获得一致好评,受到山东巡抚李秉衡的称赞和器重。姚梦白取得县学食廪生员资格后,于自家住宅设私塾,其教学风格循循善诱,学生成才者不乏其人,李华蒸、于建贞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他对雄崖所历史进行了全面详细地考证,著有《雄崖所建制沿革制》(手抄本),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姚梦白育有两子两女,他笃孝父母,侍奉老人衣食无缺,嘘寒问暖。盛夏日,经常有人目睹姚梦白背驮老父至所城西门乘凉,而他则在一旁读书。

image.png

李华蒸,字云岚(1895-1970年),雄崖所村人,八岁入塾,师从姚梦白,真、草、隶、篆无所不通,以欧楷为最。十八岁在本村设塾执教。当时的“五·四”运动对他影响很大,他与于建贞购买新文化丛书,共同努力学习,很快掌握了各科课程。他高兴地对学生说:“中国从此要强盛了!”。他对新文化运动领略尤深,认为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白话文,对普及民众教育大有益处。为了培育新人,李华蒸在里栲栳村任教,于建贞到即墨城任教,直至解放初期。李华蒸著有《古榴释译》,《隶书试得》等,他热爱新中国,解放初期便送子参军入伍,他的学生也都陆续参军参政,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华蒸父亲早逝,他非常孝敬母亲,在外任教时回到家先到母亲处嘘寒问暖,后再到妻室。过年过节学生家长馈赠的礼品,先生都是先送到母亲处。有人称赞他孝敬,他摇头答道:“远亦,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无私抚育之恩,儿女永远报答不完。”

英雄的故事人们讲了一遍又一遍,爱国爱家的精神被雄崖所人代代相传。解放战争时期,雄崖所村于德昌、陈振家两位烈士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毫不屈服。1947年秋,国民党重点进攻我胶东解放区,当时即东县委根据形势的需要,指示雄崖区委留下区武装部教导员于德昌、宣传干事陈振家等4位同志在原地发动群众坚持斗争。其余1800余名党员干部及骨干群众迅速转移备战。农历八、九月间,以迟敏章为首的国民党还乡团趁机窜回了雄崖区进行反攻倒算,对群众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威逼利诱翻身群众缴出分到的胜利果实,强迫人们供出区委干部的去向,很多人在血泊中倒下了。

  八月初七日,由于叛徒的出卖,躲藏在宫家大丈村的于德昌被匪徒们包围了住所,于德昌同志奋勇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获。敌人妄图从于德昌口中得到一点区委的情况,对其百般折磨,但得到的只是骂不绝口,最后被敌人拖到海滩活埋了。

八月十二日,由于形势继续恶化,区委宣传干事陈振家同志准备乘船暂时转移,不幸被南百里村还乡团捕获。匪徒们将其吊在西百里村土地庙前的一颗大柏树上,施以各种酷刑,逼他供出区委转移情况,陈振家大义凛然,英勇不屈,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敌人在他身上没有捞到半点油水,残忍地将其杀害。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爱家,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激励着雄崖所人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不怕吃苦、奋发图强。在外工作的人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把尽职尽责、忠贞报国作为坚守的人生信条。

具有光荣历史的雄崖所村,世代不乏文韬武略才俊,在当地说起姚延进,无人不知,他是从雄崖所村走出的将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专家组成员、教授、少将、研究生导师,现光荣退休。先后主持或参与过国家和军队若干重要课题研究;在主编的学术成果中,有2项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军特等奖,1项获全国“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荣誉奖,1项获国家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国防大学优秀教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而在姚延进看来,他所做的都是应尽的义务,更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从学生到将军,家乡对他的影响从来没有消失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爱国爱家,自强不息”诠释的淋漓尽致。

image.png

雄崖所古村保留着古朴的风貌,那些留存下来的老建筑经过岁月的打磨,更加质朴凝重,尽显沧桑之美,对张永福来说,村里的一砖一瓦承载着他太多的记忆。“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安住当下,不求自得”,说的是只管适时耕耘播种,做好当下的事情,到了时候自然会有所回报,而张永福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在教坛默默耕耘几十年,硕果累累,退休后又致力于搜集和传承家乡文化,并把搜集的资料手抄成书,他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家乡,记录着家乡的变化。

雄崖古城就像一艘大船,驶过了巨浪狂风,也驶过了万里晴空,昔日的战争岁月早已化作远去的烟云,过去那种同仇敌忾的士气,同舟共济的岁月,早已封存在雄崖所人的记忆里。为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增强全民海防意识,2013年田横镇丰城中心社区开始筹建雄崖古城博物馆,在筹建过程中,村民们群策群力,纷纷将家中珍藏多年的老物件捐献出来。家乡传承的精神哺育了他们,他们又以这种方式回馈给家乡。

image.png

这些老物件曾经伴随着雄崖所人度过漫长的岁月,许多都是家中珍藏的宝物,它们见证着雄崖所的历史过往,承载过人们的悲欢喜乐,其中的一些已经被历史尘封,但当我们面对它们时会肃然升腾起愉悦的快感并且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古老农具和传统习俗中蕴含着雄崖地区的乡土文化基因,它还依旧活跃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并将继续造福于雄崖地区的百姓。

遥望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从天际边磅礴而来的滔滔海水,腾空而起的的白色浪花,摇曳的渔船,都彰显着一切,是那么和谐与美好,大海,蓝天是一种美景,而精神与文化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雄崖,如同一道屏障,守护着人们的肥田沃土,也守护着雄崖人家的祥和岁月。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一任时光在潮起潮落中流逝,寂寞无言,静静流远,但坚贞而朴素的道理却永远不会在时光里褪色,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家国两相依的精神,将会在这片山海间永远传承下去,历久弥新。未来的雄崖所村,乡风会更加文明,空气会更加清新,群山会更加青翠,星空会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