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昌江第一村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兴田乡城门村

2020-12-12
古村落家园 0   |   1


古村落家园  2019-06-29

image.png

一川锦水观龙耀,十里白沙棲凤雏。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埠古街古村庄——城门村!

徽绕古道

image.png

徽饶二州自古在区域,经商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而浮北的大姓谐如吴、程、朱、郑、汪、王、黄都是古代徽州南迁的移民,受徽州文化影响颇深,彼此之间的往来十分频繁,浮梁到徽州的主要通道也有多条,其中从县城溯江而上的徽饶古道是沟通浮梁和徽州联系的重要一条。目前,从城门到安徽祁门倒湖的徽饶青石板铺砌的古道保持基本完好,乃是两地陆路通道之一。

 

古码头

image.png

城门村是昌江进入江西的北大门和主要关卡之一,又是徽饶船民在昌江水运中的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徽州祁门的瓷土、窑柴、茶叶经过该地运往景德镇、鄱阳等地,景德镇的瓷器和日用品通过那里运往上游周边各地。来往徽饶的船只在该村歇脚和补充给养,装运柴薪和生活日用品。清代中晚期,城门当地从事水上运输的船民就有400多家。繁忙的水上运输促使该村成为徽饶两地著名的水运码头和商业市街。码头也成为船民和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城门村目前保留完好的码头仍有三处,它是历史上昌江水运繁荣时期的实物见证。

百步金街

image.png

走进城门,映入眼帘又是古朴典雅,独具匠心和别具一格的村落布局与建筑形式:四条青石板鹅卵石铺砌的街道三纵一横,将全村规划为规范的五个方块。石板街的设计铺砌既依势而定,又规范整齐,横街和上街、下街横接处略呈弧形,而中街则垂直于横街。三条纵街南北走向,直通昌江与码头码口相呼应,既方便居民出行和客商船家上下来往,又使河风顺畅入巷进村,保持村中空气清新。上街有一百步明代为激励学子所铺砌的“百步金街”独具特色,中街是全村商业较集中的地方。城门村也因此被徽饶船民称为“城门街”。

太和堂

image.png

建于明代中期,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大门上安嵌的是青石门贴,牌楼式门楼顶层,正中是青龙盘绕,下的“恩荣”匾额,下方是“鲤鱼跳龙门”砖雕。大门提壶上方嵌在墙内的横匾上书写着“父子大夫”,寓指当地吴氏开族祖金紫光禄大夫吴昺及其曾授“中宪大夫”的次子吴绍。牌楼门墙上的镂空砖雕包括龙、鱼、麒麟、花木人物,件件栩栩如生。

“太和堂”的内部结构和“太初堂”基本一致,享堂系五开间九檩硬山,寝堂为单开七檩硬山(受地基限制),整座宗祠是一进高于一进寓意步步高升。所不同的是“太和堂”全堂屋柱均为实木,头进也因受地盘限制仅设明间。中堂精美的镂空木雕包括它的图案不仅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宗祠级别高于一般宗祠。宗祠甬道前五十米的照壁上题写着“锦水鐘灵”。

1982年,“太和堂”头院东厢倾倒,当时村中几位族长商议将“太和堂”改建为“礼堂”,将16根石屋柱移至两侧墙体内做构造柱,屋顶改为人字屋架,基础未动,全部石板埋在地面之下。如今石柱、石板俱在,但门面及内部结构已经改变。目前室内用作演出、放电影和群众文化活动。

谱牒

image.png

吴氏谱牒撰修较早,城门吴氏宗谱上记载有东汉永兴二年三月吴郡太守糜豹、宋真宗赵恒、丞相司马光以及朱熹文正公等为吴氏宗谱所作之序,是吴姓历史的真实记录。

城门吴氏宗谱续接于安徽休宁左台吴氏谱牒,但于明初罹难于兵火,至明代成化六年(1470)重修,赐进士第中议大夫福建按察司佥事北京主事刘子肃曾应城门先祖吴良奎之请为之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