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涛“船帆”,“四古”村落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陆坊乡下李村

2020-12-12
古村落家园 0   |   1


古村落家园  2019-10-10

image.png

村庄坐落在依山傍水的一片田畈之中,犹如一艘巨大的船帆,荡漾在绿涛之中。村落自古具有独树一帜的村落格局,没有水井也没有围墙,今天带您走进——下李村。

下李村地处大畈,良田千亩,平坦肥沃,又在高坊水库上游灌区,得天独厚,旱涝保收。村后有霞峰山,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村西部有高坊河潺潺淌过,平畴沃野,阡陌交织,精耕细作,稻浪翻滚。村内有数方水塘点缀其中,入夏后荷叶便层幔叠帐,铺天盖地,舞叶婆娑,暮色中逐渐朦胧的墨绿荷叶中几朵挺立的白莲摇曳在青砖灰瓦古老建筑之前,载着一种诗意与美感,令人陶醉。古村绿树环抱,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苍松挺拔,勃发生机。下李古村就在这绿意盎然中若隐若现。

历史沿革

据《锦江李氏家谱》记载,下李村形肇于南唐,发于北宋,蔓延于元明,绵延于清朝。建村至今,已繁衍四十多代,距今有860多年的历史。村民80%李姓。始祖公六公,名执义,唐时居上幕镇(金溪未建县地名)。后因避三齐王之难,潜迁叶源(今南城县境),开荒垦田。南宋时期,其十二代孙三一公,讳充,字叔忠,到祖坟地锦江鹤巢墩祭祖,见此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遂移居至此,取名锦江村(故李氏家谱名为《锦江李氏家谱》),为霞峰李家村的始迁公。

image.png

下李村以“四古”远近闻名。接下来就围绕“四古”给您详细这个独特的村落吧!

古建筑

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包括官厅、宗祠、书院等传统建筑共有七十余栋,并且集中连片,保存完好,中间无插花新建筑。古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保存完整,是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南方地区村落传统建筑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下李古村的聚落构成、建筑形制、价值观念、生活习俗上集中体现了地域性,展现了鲜明的地方风格,创造出地方色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李氏祠堂

image.png

李氏祠堂又称泰伯公祠,是以纪念先祖李觏(字泰伯)而兴建的。下李村以祖上出了个这样的大人物而自豪,并代代以泰伯为榜样,为人、为官、为学。

“荣封三代”祠堂

image.png

“荣封三代”祠堂,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匾额笔力苍劲有力、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进祠堂大门,有一个木架结构的古戏台,戏台左出门,刻有“金声”二字,右出门刻有“玉振”二字,戏台坚实平整;戏台前面是一块开阔的石板地,供人们看戏;再后是中堂,供祠堂议事用;最后是上堂,供祠堂祭祖用。祠堂右侧有一块石碑,为皇清道光二年立;右侧亦有一块石碑,为大清咸丰三年立。

古巷道

image.png

保存六条格局完整的古街巷,长度都在百米以上,最长的儒林巷长306米。

古树

 

image.png

有三株古树。一株近千年罗汉松,两株九百岁金桂树,至今枝繁叶茂,为全村镇宅之宝。

古排水系统

image.png

古代排水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据家谱载,其排水系统始创建于元代初期,明清历代修缮,至今仍在使用。主要分三级:主干为村中排水明渠,分枝为巷中排水暗沟,各户有毛细涵道。村中水源引自高坊河清流,从南向北流入村落,最后流入村前莲花池,排水系统总长达一万多米。无论天晴下雨,全村不见积水,不见污水,长年清澈见底。

非物质遗产——龙灯

以前下李村一直缺水,每逢干旱之年,邻村八姓都会因争水发生纠纷。南宋淳熙年间大旱,霞坊李家村民请乡贤陆象山作《祷雨文》,请菩萨,玩龙灯,祈求下雨。明朝洪武十八年,由下李人牵头,邀请霞峰畈八姓村民,集资在青田河上游兴建大洛水坝。因水源缺,争水纠纷仍然不断。《锦江李氏家谱》收录了自清雍正十一年九月至同治五年十二月八次县署关于争水裁决书。至新中国成立后,在陆坊乡境内兴建二座中型水库,才彻底解决了霞峰畈八姓的灌溉问题。然而下李村玩龙灯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每年农历正月都要到女甥家和邻村玩龙灯,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发展建议

1.建议加强对传统建筑群的整治和日常维护工作,对村内危旧传统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

2.建议整体保护,对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利用,为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的筹措广开渠道.同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主办: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策划:李松志

指导:雷彬  陈海龙 朱民

影像:雷彬  朱民 李佳玺

文稿:高熔阳

校改:李佳玺

责编:徐小琴

部分图片来源于村落和网络

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