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浙东最古老的东晋深山古村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清港镇西岙村

2020-12-13
古村落保护联盟 0   |   1


古村落保护联盟  2016-03-11

出宁海城区往东30余公里,紧靠美丽富饶的三门湾畔,有一座历经千年的古老村庄——西岙。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庄群山环绕,村口碧波清流,古意盎然。

村子坐落在三门湾车岙港之西,因而古时称“西洲”,今则称西岙。西岙村村民以陈姓为主,北宋时期,陈姓先祖自福建迁居于此,西岙也成为宁海乃至浙东最古老的村庄之一。

西岙的古迹甚多,有人归纳为:一座晋寺,二穴古墓,三座宋桥,四姓祠堂,五盘碾子,六大古树,七道圣旨,八处景观,九龙抢珠。

image.png

古桥之韵

村口的山脚边有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名惠德,俗称四狮桥。多少年来,惠德桥一直默默地静卧在这村溪上,真是“藏在深闺无人识”,就连刻在券石上的桥名,也是最近两年才被发现的。桥两头有4只狮头龙门石,形制别致,做工精美。浙江省文保中宋代古桥仅6座,西岙就占了3座。

 

南宋古墓

村中有一古墓曰郑霖墓。郑霖是南宋时西岙村人,因不为贾似道修笼络,被贾借故杀害,葬于此。但近人题为叶梦生久墓,时有纠纷,故又称南宋古墓。郑墓原有石砌墓道,墓道入口处有石坊,墓前有墓铭、墓碑及其他石制饰物。今墓铭、墓碑已毁,墓道残损,尚存荷花头牌坊石柱(高5米)。

image.png

 

古寺悠悠

离郑霖墓不远是村里最年长的古迹晋寺——集福寺,据考证为宁海最早的寺院。存留至今的集福寺是清康熙初重建殿宇,乾隆三十六年(1677年)续建大殿,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再建法堂、净土堂及“兴福庵”等,此时已颇具规模,尚存古印,大殿保存完整。而这个寺院的命名也就包含着集体享福的含义。西岙村的寺院如此,村里的宗祠也如此。

image.png

四姓古祠

最具特色的是村里有一座四姓合一的祠堂。南宋时,度宗皇帝高度赞扬在京任职的右丞相陈吉甫、发运使郑霖、国子祭酒周成童、翰林学士王良宠。称四卿“生同乎里,仕同乎朝,文章政事历历可观,忠孝节义不愧科名”。于1267年八月十五颁下圣旨,并令这四姓子孙合用一祠,这就是西岙宗祠的祠名“四大名宗”的来历。今祠堂门口的两块云鼓宝石,是南宋时的遗物。

 

古碾小趣

西岙村现在还留着五个碾子,四大一小。据了解,四个大碾子为四姓各有,一个小碾子是在逢年过节用来祭祀祖先用的,很有意思。

image.png

拏云攫石

西岙村不但完好地保存着这些古代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也值得一提,西岙村的水是向南流,郑霖墓前的山是笔架山。集福寺前、惠德桥边到处可看到的是上千年的古柏。有些古柏当中已空,有的树顶树皮脱落,但枝叶茂盛,别有情趣。

 

姓氏大家

宋代的西岙已颇具名声,许多名人名士都慕名前往定居,被誉为“盛朝浙右无双族、大宋江南第一家”。相传宋代西岙有1000多户人家,居住有“陈郑周王、蒋穆姚林、金祝阮蔡、叶程顾赖”十六大姓,村里大街和西山下仅打铜店就有36家。西岙人才辈出,历代出过十二进士。南宋绍兴年间,赵廷芬、赵廷兰、赵廷芝兄弟三人先后中进士,并有“三十六位在京官,三斗三升芝麻官”之说。西岙还是南宋右丞相叶梦鼎的出生地。这个村原来有四个姓:郑、陈、周、杨。村里的宗祠也是四姓共有的,实属少见。

 

正月十八夜行大龙

“正月十八夜行大龙”是西岙沿袭700多年的古老习俗,后因南北兵乱,于1927年停舞。2004年,西岙村恢复“行大龙”的习俗,长32米、通体金黄的“西岙游龙”由30多名体魄健壮者抬着游走,引上万人观看。每年的正月十八夜,宁静的古山村又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一片喧腾。正月十八夜看龙灯是西岙人、也是东路角人的一大盛会。

image.png

早在清代,长街洋岭伍芝昌(1813-1868年,字友兰,号石坪,郡廪膳生)在诗中把十八夜抬龙的壮观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正月十八夜雪观西岙龙灯诗(节选)

清·伍芝昌

千灯万炬助喧阗,直使纬公惊欲遁。

初看游衍各西东,须臾邂逅交雌雄。

忽然掉尾归大泽,忽然昂首凌苍穹。

天龙闻之神踊跃,特散天花恣行乐。

千山积玉地铺银,抖擞精神愈拿攫。

溪南神禹庙崔嵬,旌旗簇拥炮惊雷。

万目睽睽龙忽蜕,村庄但见玉楼台。

西岙正月十八夜行大龙习俗源远流长,2006年列入宁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