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古建筑群

二塘樟村

2021-01-12
广西古建筑志 0   |   1

  武宣的庭院式古庄园中,以二塘樟村黄肇熙庄园规模最大,居广西此类建筑第一。庄园建于民国2年(1913年),占地160多亩,建筑面积3.99万平方米,共有190间房。呈四方群体布局,是中国传统庄园院落。前有水塘,后有花园,清溪环绕,与整个建筑相衬映,风光秀丽。 

  庄园四周有环庄小溪,宽米余,水深过人,四季长流。主房由前、中、后三进及左右厢房组成,均为两层建筑,住房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对外隔绝,自成天地;每进之间设有天井间隔,天井四侧设柱廊相互连通;东西两侧为厨房、杂物房等辅助用房,也用天井间隔,过廊相连;院落四角设岗楼(炮楼),楼高四层,可眺望数里;北面同走马楼相连,南面与写字楼沟通。 

  围墙体地层用三合土打夯,坚固异常,二层为泥砖建造,细石灰膏罩石抹光。廊柱、墙角、炮楼等均用上好青砖砌筑。中厅地面用方块红阶砖石,其佘均三合土地面,木楼及天花、走廊均有精巧木拉杆。屋面为青瓦覆盖,木门格窗。是座对外可攻,对内能守的碉堡式庄园,可容纳一师兵马。 

  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的刘氏名人古庄园,位于武宣县河马乡下莲塘村,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原有房屋245间,现存175间。庄园按照中国传统的四合式院建筑,呈长方形布局,坐北朝南,采用九厅十八井,分为主、副、人行巷道三位一体统一协调的格式建造,首厅门前设大院,两侧的房屋与主体的九厅十八井互相通连。 

  房屋系青砖、青瓦、三合土、石、木混合结构。房屋四周用卵石砌成高4米、底宽2.5米的跑马围墙,围墙四角均筑有岗楼,岗楼比围墙高出一倍多,跑马墙和岗楼均设有瞭望孔和枪眼。古庄园设有南、北、西三个出入大门,在南大门头墙壁有“将军第”题匾,大厅门上挂有“五代一堂”的匾牌。

  古庄园历史悠久,从高祖刘宗楷始居至今已有266年,繁衍了十代人。原有古庄园早已居住不下,第三世代的陆军中将刘炳宇,于民国初年迁出古庄园南面500米的田垌中,建筑一座近代中西结合的庭院式庄园,人们称它为洋楼或者古楼。它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267平方米,建筑面积3014平方米,主房三层,辅助用房两层,均为青砖瓦、木混合结构。布局为中国传统的四合式院落。中间主房,布局紧凑,房间之间,内廊相连,左右严格对称。前设前院,前院两侧均有厢房,院落四角设有岗楼,前两岗楼与走马楼相连,主楼地面为方砧铺面,木楼板,青瓦顶屋面。主楼顶部设有十多个尖塔形的建筑装饰直指蓝天。

  武宣卵石建筑集群,是武宣古建筑的一大特点,最著名的是洛桥武魁堂,位于武兰东上约2里,路口左边有古榕树群,共8株,树龄均在300年以上。武魁堂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落成于道光八年(1828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周边老屋相接约有60多亩。布局为集群方阵,工艺精巧,四周青山环抱,建筑与自然地形巧妙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原料就地取材,墙体用采自河底的鹅卵石与石灰混凝土砌成。

  壁画是武宣县古建筑的一大特色。现存有510多平方米古代民间绘画艺术特色壁画,散存各地。古壁画之多,艺术价值之大,在全国实属少见。 

  武魁堂屋檐和山墙的“秋日画意”、“群鹿小憩”、“双公报喜”等壁画色彩依然,栩栩如生。刘氏古庄园的壁画则以古松、鱼樵、耕牛、人物等反映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主,形象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建筑、文化艺术。 

  建筑物为壁画提供了载体,壁画的存在寄寓着古建筑更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使武宣县古建筑群具有更加经久不灭的独特魅力。

image.png

黄肇熙庄园

image.png 

刘氏庄园巷道


image.png

将军第

image.png

刘氏庄园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