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黄姚古镇

2021-01-12
广西古建筑志 0   |   1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距桂林200公里,素有“梦境家园”之称。2005年,被亚太地区旅游合作组织等机构联合推介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

  黄姚古镇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有着450多年历史,姚江穿镇而过,在占地36公顷的古镇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树楹联,石陌柴扉,随处可见,宛如“世外桃源”。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取名叫“黄姚”。

  桥,是黄姚古镇的文化脉络。

  桥用不同的曲线串起了黄姚的风景。黄姚著名的桥有天然桥、带龙桥、石跳桥、双龙桥、索龙桥、护龙桥、佐龙桥、利民桥。其中,石跳桥坐落在古戏台后面的姚江上,相传是仙女下凡时不慎丢落的梳子所化。其实,桥是黄姚先人用刻凿的石墩排列而成。长19米,共有31步。行人要过桥只能跳跃着前进。带龙桥是黄姚古桥中跨度最大的阶式石拱桥,建于万历年间,桥身薄而精巧,桥拱高于两边地面,桥的上下及两侧,景点和花石众多,美不胜收。

  黄姚古镇四面环山,三条水系蜿蜒流过,山、水、桥、石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出古镇的文化底蕴: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

  路,是黄姚古镇的生活印证。

  黄姚的路是由一条主街道延伸出8条弯弯曲曲的街巷,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据了解,现在黄姚古镇完整保存着8条石板街,全长10多公里。

  黄姚石板路的铺砌是早于清代顺治年间的;它见证了黄姚老商业街的喧嚣和兴旺。你只要看看那踏成槽状的石板,就会知道有多少人曾在上面匆匆忙忙地来回走动。而铺砌的青石板,都是由石匠们开山凿石,运回镇上,然后凿成方方正正的石板,再把这些石板连在一起,铺在地面。黄姚古镇大街小巷的石板铺设,不用任何粘合物的,石板的间距全靠石匠们凿出的准确尺寸,然后将它们紧紧地连接。目前石板街最宽阔的为迎秀街,约为5米;最窄的为金德街羊巷口,约为2米。许多石板路面经过长年步履的打磨,已变得平滑如镜,清凉细腻,质地宛若温玉。徘徊中,你能体味到石匠们的高超技艺以及排列组合带来的无穷乐趣。

  屋,是黄姚古镇凝固的艺术。

  论起黄姚的房屋建筑,大多数为清朝年间的岭南风格,包括民居、亭台楼阁及祠堂三大建筑。

  民居,多为两层砖瓦结构,不张不扬,小巧精美;其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准。以郭家大院最是讲究,住宅里的一砖一瓦都经过打磨;圆拱门设有灵巧的防盗机关,门头上安有隐蔽的木制防盗插,门两边特制了防挖墙偷盗的木柱,显得设计奇特,机关重重。此外,黄姚古镇还保留有一定数量的人文景观,如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

  亭台楼阁,是净色的清代建筑。这些亭台多为四角歇山单檐或重檐设计,木石结构,设计重点体现在屋檐上,屋顶的正脊和垂脊都有木雕及纹兽装饰,屋顶内有天花图案。亭的檐下挂有牌匾,四石柱上刻有楹联。周围置有供路人歇息的方形石凳。设计非常人性化。

  祠堂,庄重而威严。因为这是祭拜祖先、祈求幸福的活动场所。在黄姚古镇保留下来的九大宗祠中,祠堂通常采用上下三间的院落式建筑结构,屋顶为圆形起翘歇山顶,当地人又称“状元帽”或“秀才帽”,以区别于民居普遍使用的硬山顶,这使得黄姚古镇格外多了一层书卷气。有记载:仅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姚古镇就出了11名举人。众多本土文人骚客的出现,为祠堂的历史渊源与不俗建筑昭显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其中的吴氏宗祠最富有文化特色。宗祠分前座、后座,中间设有偌大的天井;墙面上能一眼看到绘制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构图美观,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吴氏宗祠是“广西省艺术馆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吴氏宗祠的建筑不难看出,它既有岭南建筑的简朴精致,又有中原地区的豪宅气派。

  走进黄姚,就是走进了一本千年的诗书,一切都需要细细地品读!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