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牛田镇•水南村建筑志

水南村

2021-01-23
古村落家园 0   |   1


古村落家园 

水南瑰宝——中国第一古樟林

image.png

水南村千年古樟遮云蔽日,成片的古樟林紧傍乌江水,漫步林中,樟香袭人,鸟语蝉鸣。古樟林沿乌江绵延10余里,与水南村相依相伴,主要为香樟,夹杂少许青枫,总计1万多棵,树龄大多在200—800年之间。

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棵,800年以上的有1400多棵,树龄最长的一棵围径6米多,树龄超过了1000年。平均围径最大、观赏价值最高的为水南洲樟树林,该树林位于距离流坑村约5公里的乌江下游河边。

 

有一棵树杆形似马鞍的古樟,相传民族英雄文天祥途经水南洲时,曾经跨过这棵古樟,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将之称为“马鞍樟”,传说中的名木还有“三仙樟”(仙女)、“阎王樟”等。

 

2016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审定,牛田古樟林中,古樟总数为2907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288株,二级古树1563株,三级古树1056株,牛田古樟林以其面积之广、古樟之多、树龄之长、环境之美、长势之茂,为全国仅有,被认定为“中国第一古樟林”。

代代相传护樟林

image.png

 

关于十里古樟林的形成,有说法称因水南村地处乌江沿岸,古代连年遭遇水患,为了保护村庄,先民们便在乌江两岸种植大量樟树,并制定村规严加保护。没有地上跑的,只有天上飞的,当人走在古樟林中,根本不会看到牲畜或家禽在林子里乱跑,林中的枝头却有白鹭、百灵等100多种鸟类嬉戏。

十里香樟林之所以得到良好保护,离不开水南村村民严守了数百年的“口头约定”:不允许家禽、牲畜进入古樟林;禁止砍伐古樟林内的树木、捡拾枯枝。

20世纪70年代,时任水南村党支部书记的曾中秋讲述了一件“不光彩”的事:1976年7月,牛田乡(现牛田镇)领导让乡采购站工人砍伐一批古樟,用于修乌江河上的木桥。

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如今,乐安县林业部门将古樟林全部列入国家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并在2004年和2013年两次对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樟实施挂牌保护。

虽然有了保护的“护身符”,但村民依然对古樟树呵护备至。水南村村民丁隆近义务守林20年,最后倒在了护林路上。2012年,已过花甲之年的丁年祥接过接力棒,他说:“保护古樟林,是我们水南村一代又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前几年,有人偷偷地在乌江边挖了棵古樟树兜准备出售,被村民发现后,硬是追了百余公里,最后把“抢”回来的树兜放在原地待其“自生自灭”。正是经过这样世世代代“固执”地守护,才成就今日中国第一古樟林。在村民的保护下,古樟林内,自然枯死后倒伏的樟木树干上附生着大量蕨类和青藤。

 

传统建筑

继序其皇牌坊

 

继序其皇牌坊,又称红石牌坊,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牌坊高11米,宽20米,厚0.8米,有很高的古村落艺术建筑价值。先祖丁诰奉旨南下平蛮靖匪,立下赫赫战功,顺治十年被敕封为“怀远将军”,赐建“继序其皇”坊。

image.png

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全系红石结构。正楼为庑殿顶,屋檐饰如意斗拱,正中门横额上刻有“继序其皇”四个镏金大字,两边书有题款铭文,周围雕饰“祥云捧月”、“丹凤朝阳”;下边雕饰“太极图”、“ 双龙戏珠”;左右雕饰“狮子滚球”和“鲤鱼跃龙门”。

image.png

顶上额坊浮雕着“郭子仪拜寿”和高官厚爵的“行乐图”。左边门额浮雕有“文王访贤”,右边对称为“干里走单骑”的戏剧图案。牌坊背面中门横额刻有“陟降自天”四个大字。牌坊历经360余年风雨侵蚀,至今保存完好。

 

万寿宫

image.png

万寿宫,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 1783),呈长方形状,共四进,进深35米,宽16.4米, 面积574平方米,由古戏台、万寿宫、关帝庙、莲花庵组成。万寿宫、莲花庵、关帝庙是儒、释、道三教-体的特殊建筑。

万寿宫古戏台两旁为长廊式看台,梁架为穿斗式,上面藻井彩绘十分华丽。柱子上的雀替与斜撑,雕饰有龙、凤、狮、象、麒麟、鹿以及和合像,形象逼真。

 

百岁人瑞牌坊

image.png

百岁人瑞牌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因丁氏二十五祖丁达清德震乡野,且享年百余岁,于是在其长子春试夺魁之时,奉旨而建。

牌坊为木制牌坊,六柱三间三楼式砖木结构,单檐庑殿顶。有红石雕刻的抱鼓石四块,每块顶雕石狮一只,形态逼真。每块抱鼓石基座为须弥座装饰,工艺精细。

 

丁氏大宗祠

image.png

据地方谱牒记载,张氏由南村派衍水南就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曾氏也有九百多年了;丁氏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从莲河分居水南,虽时间略晚,但人丁发达,占据了水南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一座雄伟的“丁氏大宗祠”巍然屹立在水南村,象征它的发祥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