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百侯古镇活化与提升记(上)

百侯古镇

2021-02-05
王芝茹 0   |   1


传统村落

image.png

2019年6月21日,乡村复兴论坛·大埔峰会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正式召开。本期“传统村落”第一时间为大家送上主创规划设计团队对峰会会址之一——百侯镇的规划设计工作解读。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今天的百侯镇到底经历了哪些振奋人心的变化。

文化——《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百侯古镇

百侯在南宋时期就有客家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至清乾隆朝,已成为清远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核心,繁荣至盛。延续至今,百侯古镇往日繁荣景象虽已不再,但是却保留了数百座官厅民居建筑、骑楼老街、三十六巷,以及多样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它们,沉默着,凝望着,见证了近千年来百侯的世事变迁与兴衰荣辱。

 “一腹三翰林、一同怀四魁”的典故流传九州,百侯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2010年,百侯古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5年又被广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现实困境

1.当地村民文化认同感薄弱,公众事务参与度低

2.传统建筑、街巷及建成环境的衰落与消逝

3.文化传承与创新动力不足

 

优势资源

1.古镇格局——梅潭河从西北蜿蜒流过百侯古镇境内,两侧分置侯北村和侯南村,古镇村落择水而居,田村相生。

image.png

2.传统民居——百侯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就有120多座。其中,既有众多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也有星罗棋布的大小祠堂;既有客家特色的官厅式民居,又有旅外华侨引进颇有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群落。

image.png

3.街巷肌理——传统建筑集聚区形成了多条巷道串联,“三十六巷,巷巷都一样”式的迷宫式街巷空间。另外,曾经繁荣一时的百侯圩市在今天仍保留了相对完整的骑楼老街,雄风依旧,底层部分架空,形成连廊,既方便使用,又增加了建筑空间的丰富性。

image.png

4.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舞、五鬼弄金狮、汉乐等都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汉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鬼弄金狮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内在每年正月二十二的时候举行“太平福”的大型祭祀活动,延续至今。

image.png

5.客家小吃——小吃是客家人多年积淀的生活智慧。百侯薄饼尤为出名。除此以外,还有客家酿豆腐、老鼠粄、忆子粄、鸭松羹等。据统计,客家小吃如今仍保留了180多种,日常在售卖的也有百十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