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五竹街道“董村”,传说中的“北海子” ——宋时董村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五竹街道董村村

2021-02-20
家在鄠邑 0   |   1

户县十二景之“灵沼瑞莲”

传说,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户县杨家堡杨砺自官道经灵沼,匆匆上魁星楼谒拜进香,那年巧遇灵沼盛莲黄花。杨砺遂中宋朝第一状元,引起轰动,故引来“灵沼瑞莲”遇花必中之说。董村残碑:“花之盛者,兆为科第,莲出为瑞”(残碑年代不可考)。

《户县誌》:“灵沼瑞莲”条载,在户县董村,相传即周文王灵沼故址,俗名海子。昔时有池,种莲开花,俗以此卜丰年,或士人科第高中先兆,故称‘瑞莲’”。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户县誌古丰景图》绘“灵沼瑞莲”十二景。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旁有灵沼,周数十顷,池中产黄莲花,然不常见。花盛,则县士人多科甲者。”

“灵沼瑞莲”盛名远播,引来远近士人瞻莲,朝谒“魁星楼”,而“灵沼瑞莲”不负盛名,传为关中美景佳话。

灵沼“魁星台楼”

灵沼“魁星台楼”,人们简称“魁星楼”,位于董村(北海子)偏东辟池中。始建于宋代,原为三丈多高的木质建筑。到明万历年(1573),久已失修,朽木坍塌,不易修复而重建,改以砖木结构。

有路从岸边伸向沼池,长约二十多米,宽不足两米,是唯一徒步“魁星楼”的小道。魁星楼小岛约五六分地大小,为人工造岛。“魁星楼”座北面南,下面大基座呈四方形,四周宽各三丈多(十多米),高约两米,青砖砌切,麻石条砌角砌边;四周约两米甬道,木护栏绕台一周;台基左右两边各有九阶长石桥石级;正中镶嵌着一齐胸高的青石碑;镌刻“魁星台楼”四个苍劲的大字,碑前有沙池,供拜谒插香燃烛所用。

高耸的魁星楼,四周宽各约5米;高约15米;青砖缩砌,塔式歇山顶;粗大的方梁;椎卯结构;斗栱叠加;椽桷层高;四角高翘;飞檐凌空;风铃飘悬。恰似灵沼上空飞翔的天鹅,近看犹如魁星台上放着玉玺宝印。

魁星楼前面,东西两侧竖立着两嶟高大碑石,有乾隆年“重修魁星台楼碑记”,碑文是哪位名人书丹?谁人镌刻?现在难以考证。单就宋代木质“魁星台楼”,那绝对是艺术性高超。明万历重建的“魁星台楼”,也是独具风格的水上建筑。

台上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门前平台向东西各延伸了三级石阶。魁星楼共有三层,一楼起间比二、三楼稍高,约有三米多不到四米;楼内顺墙旋转护板楼梯;三层都是木板踩楼;四周拱形护栏窗;扶栏倚窗:“东观回鹤巨人塔,南望稻香瑞莲花。西览圣祠文王庙,北瞻阙台凤凰架”。一楼东西两边拱形门洞,竖挡着扁形木栏杆,可能为一楼起着采光作用。北边没有窗户,不到一米高的龛台上,站立着两米多高,雄浑厚壮圆瞪双眼,青脸红发,浓眉倒竖,面目狰狞可怕的魁星塑像。身躯微微前倾,左腿脚后翻,右脚踩着一只大神龟,神龟高扬的头部伸出了高台。魁星右手握着朱红粗杆大毛笔,左手托着墨黑砚斗,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各地魁星的形象大同小异。背后的整面墙上是“蓝天北斗七星图”;两边墙上的壁画,山影绰绰,祥云仙境;灵水浩渺,松枝婆娑,仙鹤翔舞。

据老支书肖守兴和几位老人经历,“魁星楼”毁于1958年,公社化大食堂时期,被当成四旧和封建迷信拆除,遗址在今肖吉娃,肖社娃宅基后边。据现场观察,多户村民宅基、村办公大楼都在原灵沼水域上,这辈老人亲眼目睹了灵沼沧海变桑田、“魁星楼”消失的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