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召庙镇新利村:产业扶贫让村子变了样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新利村

2020-06-16
黄河金岸魅力临河 0   |   1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决胜期,为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临河区委、政府在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的同时,对狼山镇红光村、白脑包镇永清村、城关镇远景村、双河镇新荣村、乌兰图克镇新乐村、新华镇古城村、八一乡农丰村和干召庙镇新利村8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制定实施了道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扶贫产业园建设等38个惠农扶贫项目。目前,22个项目已建设完工,有效提升了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化水平。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干召庙镇新利村,看看这个村子的新风貌。

这段时间,干召庙镇新利村的农户们每天早早地就到瓜田里忙碌起来。一两个小时以后,农户们种的蜜瓜将在村里新建的扶贫农贸市场进行筛选、装箱、装车,然后销往全国各地。“扶贫农贸市场建成使用后,来我们村收西瓜、蜜瓜的商家比往年多了。今年蜜瓜的市场价在每斤1元左右,农民又能有个好收成了!”回想几年前,新利村还是自治区级贫困村,而今农民生活好了,村子面貌也焕然一新,新利村扶贫第一书记杨卓海一边感慨村里发生的变化,一边给记者讲起了新利村的脱贫故事。

新利村2014年被识别为自治区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240人,经过两年攻坚,其中稳定脱贫91户216人,正常脱贫10户24人,于2016年底出列。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扶贫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对致贫原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及对所确定的具体工作思路的强力推动和落实。

新利村土地条件较好,一直以林木育苗、种植瓜果和蔬菜为主,但由于旧有习惯的影响,农户在生产销售中各自为营、单打独斗,不懂得抱团取暖,导致农产品销路不畅、售价较低,经济效益不佳。针对这一情况,2019年春天,新利村建起了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的扶贫农贸市场,用于农畜产品的筛选、分装、收购、供应。“农贸市场的建立能让我们的村民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种植,既降低了盲目种植带来的风险,又解决了购销渠道不畅通所带来的销售价格偏低、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切实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杨卓海说,市场还设置了小型餐饮店、超市等9间服务用房,在为前来收货的商家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市场院内还有一座约1200平方米的库房,农畜产品交易时可以存放货物,农闲时可以出租。这样一来,预计每年可收取服务费和市场使用费10万元左右,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渠道。

image004.jpg


蜜瓜装车

然而,村集体是由一个个的农户组成的。在脱贫攻坚战中,只有因户施策,帮助每一户贫困户找到适合他们的脱贫之路,才能取得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胜利。

新利村七组贫困户杨俊,除了种地,还喜欢养猪,但是因为缺乏技术,走了不少弯路,效益一直不好,甚至经常赔本。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有一个队员正好是农牧业局的干部,他经常到杨俊家,给杨俊教很多养殖实用技术。“现在仔猪一般的疾病我都能预防和控制,饲喂配种我也都能操作,节省了投资不说,仔猪成活率也提高了。”杨俊说,他家今年养的仔猪有20几头,又赶上价格不错,收入还挺可观。

image006.jpg


何德利家新建的房子

新利村八组的何德利,几年前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只能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留在家里照顾他,夫妻俩居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破旧土房里。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村里给何德利家送来了5只“扶贫羊”,并给他们盖了新房子、新羊圈。这样一来,妻子在家门口就能养羊,也不耽误照顾何德利。何德利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如今,都能帮助妻子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儿了。而当初的那5只“扶贫羊”也发展到了十几只,年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左右。“今年除了养羊,院子里还种了蔬菜水果。”何德利说,“等我的身体恢复好了,我们夫妻俩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再多养些羊。”

image008.jpg


贫困户何德利的妻子在打理院子里的葡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新利村“两委”班子始终坚信,产业扶贫是让村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如今,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新利村村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未来,新利村还将以扶贫农贸市场为依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为建设幸福小康村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