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故事——板桥村传说故事(二)

板桥村

2021-02-25
井陉文联 0   |   1


井陉文联  传统村落保护 

一、板桥于氏半朝銮驾

相传,明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于谦之十一代子孙于时雍,在清康熙年间从于家村迁居到板桥村。从此,于氏家族植根于板桥村,创基业,育子孙,繁衍生存。嘉庆十三年(1808年),于谦的十五世孙于来章考取功名,任河间府教谕之职,其父于澜貤赠修职郎,其母李氏貤赠孺人。

在河间府任职期间,于来章结识纪晓兰。纪晓兰河间府人,当时纪年事已高,思乡情浓,常回乡探视,两人遂相识,遂成忘年之交。后纪发觉于文才博众,品性敦厚,举止端庄,于是经纪引荐,于来章到皇宫任教。任教期间,于所教皇子学识颇受嘉庆皇帝赞许,为表其功,嘉庆帝钦赐于半朝銮驾,颁发圣旨,逢山开路,遇水造桥,并恩准其带半朝銮驾回板桥村光耀门楣。

此后,板桥于氏后代辈辈沿习成规,每逢清明节、十月初一都由于氏家族掌门带领子孙,手执祖辈流传下来的皇封圣旨,由于氏子孙抬着半朝銮驾进行祭祖。此举一直沿续到民国期间,因战乱不得以终止,半朝銮驾与皇封圣旨由于氏后人保存起来。

十年动乱,“破四旧”运动在板桥村轰轰烈烈开展,于氏十八世孙于冬狗迫于形式将家中地窑所藏的半朝銮驾金瓜、朝天凳、肃静回避牌及皇封圣旨取出,交付村晋剧团保管。后辗转几十年,最终因保管不当,可叹这旷世之宝,仅连一件也没有留存下来,全部散落遗失了。

二、板桥四举人与师为民请愿的故事

板桥村里有一位梁彦藻老先生。一人教出了四个举人,颇受村内百姓爱戴。

相传在大清朝道光年间,老天爷和老百姓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整整一年未落一场透雨,地里的庄稼几乎绝收,百姓们只能挖野菜贴补充饥。尽管年景不强,但官府的粮税可照收不误。此时,梁老先生的门徒冯构堂、郭建生等四举人共同合谋,由他们四人抬梁先生到县衙为百姓请愿,要求免粮免款,为老百姓渡过难关。

次日,在全村百姓的拥戴下,师生五人一同来到县衙。时任知县观罢此景,暗自一惊,心想,一个小小的山村,竟有四个头戴明晃晃顶子的举人抬着一位老者为民请愿,可见这位老者并非常人。经询问才得以知晓,此人原来是举人的老师梁彦藻。知县大人恍然大悟,理解他们为解百姓饥寒之危的良苦用心,当即答应免去全村粮款,帮老百姓渡过荒年。从此,老百姓便流传下了一段佳话:

板桥有位梁先生,

一师教出四举人,

为帮百姓度灾荒,

县衙请愿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