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村落】歙县金村村

金村村

2021-02-25
歙县论坛 0   |   1


歙县论坛 

金村村坐落在歙县南乡霞坑镇偏北方向,距离镇政府7.5公里,距离县城 36 公里。2010年,由原金村村和庄川村合并为金村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417户,1208人,其中居民21户,24人。

 

金村

金村,原名荆村,现共有7个村民组,255户,791人,全村呈东西走向,人口居住在华源河的北面,东邻杞梓里西村村,村南面是河流、高山,西邻里方村,北邻绩溪县,华源河从杞梓里镇水竹坑村源头经西村流经至金村,沿经河政、霞坑、石潭注入昌源河到新安江。

image.png

 

 

金村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古村落,原名荆村。唐禧宗时期,先祖“垚”在徽州担任刺史时,带着三个儿子从江西鄱阳湖迁至徽州,其长子“固公”最初是迁居在如今的歙县县城,后几经迁移,于十世“庆寿”公时(南宋)从岩寺镇迁入金村。金村建村已有700余年历史,均为周氏先祖一脉延续,解放前后才有极少数杂姓的迁入,全村人口最多时约1000余人。

 

金村先祖后唐从江西鄱阳湖迁到徽州,南宋后期迁至金村,解放前属于伏源乡金山保(包括里方、洪琴、七贤等),解放后,1954年属于庄川乡(包括金村、庄川、上干),1958年属于霞坑人民公社,1983年后公社改乡、镇皆隶。1987年接通高压电,1995年接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1996年从两处山坑接通自来水,2005年开通公路。

 

image.png

 

金村村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村庄规模不大,因此几百年来,繁衍外迁的较多,但也出过不少名人,主要有周世忠、周岐顺、周巍峙等。

 

周世忠:又名周信三,小时候家中贫穷,未上过学,不识字,年青时期到上海做油漆学徒,后娶妻,妻教其识字,凭着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灵活的头脑,生意越做越大,一生做了很多的公益事业。原金村水口观音庙八角亭就是其出资,百姓投工投劳建造的;还捐资修《歙县志》。独资建造水竹坑水岭脚石桥,出资兴办金村小学校具、乐器等。

 

周岐顺:1951年随18军张国华部队入藏,为西藏培养了一大批政法干部。曾任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党委书记等职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西藏的革命建设发展事业,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突出贡献。

 

周巍峙:原名良骥,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国家文化部党组书记、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音乐家,志愿军战歌作曲人,曾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特别奖“、获“突出贡献老一辈音乐家奖”称号。其祖爷爷于太平天国时期从金村迁至江苏东台县,2014年,98岁高龄的周老曾寻根问祖到金村。

 

周森林、周世仲:抗美援朝烈士。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二人均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当时金村还有周树德、周鸣路、周灶华、周正炳、周岐叙5人也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金村村历史悠久,曾有许多古迹,但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很多已不复存在。

水口(7.5特大洪灾已冲毁):在现在金村村的村委会边上曾有一处水口,有路亭,在水口处曾建有一处两层楼的八角观音庙,楼庙设计巧夺天工,砖雕、木雕人物栩栩如生,为歙南一秀。庙的二楼供有观音菩萨,一楼供有关公、关平、周仓和赵公明;观音庙之下是水碓、水利揉茶机,观音庙之上是一片水口林,其中有78根直径需2人合抱,高约78丈的古松树和一些粗壮的樟树,1958年大跃进期间,水口林中的部分古树被砍,剩下的几棵被1969年的7.5特大洪水冲毁,当时的村干部还不辞辛苦的去寻找打捞回来,最远的冲到了浙江的威坪镇。

image.png

 

古桥:据《歙县志》记载,金村有两座古石桥。永昌桥,位于村东跨田川小溪口,建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至今213岁,周余滟倡建。古时候为金村村通杞梓里镇溪头村的必经之路,公路开通后,为村民上山干农活生产用之便道。裕丰桥,位于村西跨淡竹溪口,建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80年),至今140岁,为金村村出霞坑的必经之路。2005年开通公路后,在原老石桥基础上加宽加高,将老石桥覆盖在了新水泥桥下。

image.png

古石板街巷(现已均在水泥路之下):金村村内原有古石板街巷若干条,石板整齐、方正,2002年,为了方便出行和保洁,政府投资以及在外发展较好的金村人,纷纷捐款,全村的街巷均浇筑了水泥路面。

 

image.png

古民居:黑与白,是徽州民居最为明显的视觉符号。据村里的老人回忆,金村村原来有一座周家宗祠(敦睦堂)和数幢的规模较大古民居(德星堂、尚义堂、六顺堂、叙伦堂、种德堂、善本堂、九思堂、九如堂、里仁堂、至德堂、余庆堂、存德堂、积善堂、懋德堂、惇义堂 、水字屋、怡和堂、礼耕堂、明远堂等),现大部分均已倒塌或拆除重建,目前只有少数古宅留存。

 

金村虽然位于大山的深处,且人口不多,但世代以来,金村人勤劳、善良、团结,解放后,全村村民曾经齐心协力愚公移河、修建大会堂。

 

愚公移河:金村由于四面环山,人口多,田地少,六十年代,为了造田造地,勤劳的金村人,就将金村原水口下社岭洞(小地名)处,通过开山凿石,将海拔约30米的小山,从中间凿出了长约200米,宽约30米的河道,将河道改直,造出了近百亩的良田,凿出的险滩也成为了现在一进村的一道风景。

 

image.png

 

修建大会堂:周氏宗祠(敦睦堂),占地面积约有400平方密米,由于年代久远,80年代初时,周氏宗祠多处倒塌,成了危房。由于财力的有限,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古建筑,1982年,金村人就拆除了倒塌严重的祠堂前进和中进,修缮了后进,改建成了大会堂,继续用于开展文化活动和村民举办喜丧宴席的场所。由于没有任何的经费,当年修建大会堂,那是集全村之力进行投劳集资,曾是一派热热闹闹的劳动场景,全村16周岁以上的村民每人义务5个工时外,还花了3000多元才修建完工。2019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又投入约5万元,对大会堂进行全面的维修与翻新,金村村的爱心人士还赞助捐资了5万余元,添置音响灯光器材及会堂布置等,让大会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image.png

如今的金村村,有400多的村民在外做生意、开公司、务工,在外已经富起来的金村人,永远记住他们的“根”在金村,时刻不忘关心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捐资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家乡人民的幸福指数,一到过年过节,都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

 

2020年,金村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项目建设,将对全村的脏乱差进行整治,对全村影响村容村貌的无功能建筑进行拆除,对全村的污水进行治理......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按时完工,村两委希望金村的广大村民,积极配合村组干部,参与到全村的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对影响村容村貌的破旧猪栏、旱厕、倒塌房屋等无功能建筑,积极配合拆除,主动做到房前屋后不乱堆乱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不乱扔、乱倒,相信这个700余年古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全村村民的支持配合下,进一步实施村庄治理后,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庄川

庄川,共有2个自然村(庄川、茬头),3个村民组,130户,393人,沿华源河的两岸择地而居,村庄虽小但精致。近两年,通过实施护磅、护岸项目,村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金村村村两委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省级贫困村机遇,积极谋划,建立项目库,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改善各项基础设施。近年来,相继实施了上干——金村的“五好”公路建设项目、金村村口护岸和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金村沿河的护磅、护栏修建项目,庄川沿河护岸项目,多处生产便道的修建项目等 ,全村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希望全村的广大村民,能够全力支持镇、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