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传统村落西寺村

西寺村

2021-03-05
异天 0   |   1


走进传统村落 

西寺村位于大杨镇驻地东北,自青岛火车站过胶州湾隧道,沿滨海大道西行,经胶南上204国道过泊里镇再蜿蜒西行约十公里便到,路不宽敞但还算平坦。

初进村,放眼望去,一溜低矮的土红砖瓦房整齐排列,大多建于八十年代前后;村子不大,大街宽敞,从这头到那头一眼望穿;没有想象中青砖板瓦的浑厚建筑,没有粗大茂盛的古树林列,细看村委牌匾,确认是西寺村没错。

image.png

 正逢四十左右大姐问询,恰村书记前来,得知外地客人来访,欲打电话寻老者接待;又问什么部门,答曰:民间爱好者;随即书记对电话那头说“再说吧,你先忙着”。听罢,稍憾,告辞。

image.png

自由转悠,寻得西寺遗址碑,又逢谭姓老者,年愈七十,正欲推车下田,攀谈,详述村史。

村子最早立于明中期,丁氏六世二十六支丁昂后人由大村镇大村迁来。文革前村子北部有一座大钟寺,村东一条南北方向的河叫白马河,东南有条东西方向的小河叫淘金河,村子位于白马河西岸,故称西寺村。另有东寺村、南寺村、北寺村。

image.png

 早年村北大钟寺,规模宏大,大概位置就是遗址北侧的院墙里面,前后共有12间房4个殿,由东向西依次是雹泉殿、关公殿、菩萨殿、牛王殿;寺里没有和尚,先是藏南来的两个姓王道士管理,后来从井戈庄庙来的两个孙姓道士接管。大钟寺门口挂着一个生铁铸的大钟,大钟有6爪,每逢初一、十五撞钟,每个爪上撞6下,一共撞36下,声音忽强忽弱,雄厚深沉,附近几个村子都能听到。大钟寺在附近乡里非常有名,善男信女往来不断,香火旺盛,所求灵验。再后来道士走了,有段时间没人管理。年久失修,文革期间被毁。

image.png

老人指着东面小树林道,那里原来也是一片河滩,河滩边上有过一个龟驮碑。相传大钟寺共有12座龟驮碑,后来下大雨、发大水冲走了11座,只留下这一个。剩下这一石碑已断裂,字迹模糊不清;驮碑的龟抬头朝向东南方向,那些年经济困难,邻村的村民吃不上饭,都说是龟头朝南瞅着,不吉利,就把龟驮碑砸了,为此两村人闹翻了。

大钟寺被毁后,村民发现寺庙所在地的土壤是疏松的黑土,挖出来放到地里,庄稼长得特别好。后来当地建起了一个腐肥厂,用的就是大钟寺所在地的黑土。七十年代大钟寺所在地陆续发现了一些黑陶片,经文物专家鉴定,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并继续挖掘出大量龙山文化时期的夹沙黑陶片和泥质黑陶片,如黑陶蚌形响器、红陶鬶、泥质黑陶杯等。1982年,被确定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稍顿,老人指着西侧一块种着小杨树、飘有垃圾的凹地说,那下面曾经挖出不少黑陶器碎片;还有这边墙上也有一些陶片,早年垒墙时都是从那里挖的土,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新石器遗址,都以为是之前老辈们打碎不要的垃圾。问及那块龟驮碑,老人曰:“连同当时挖出的那些陶器,都送到青岛市博物馆了。”

问及村委边几间仿古建筑,老人曰那是新建的民俗馆,放了些早年的东西;钥匙在书记手里,一般不对外开放。想起刚才书记表情,作罢,遂与老人道别。

image.png

回望一眼那块立于1982年末的遗址石碑,恰逢35年整。

后来去过黄岛博物馆、民俗馆,或许周末的缘故,四门紧锁;据看门人说,除了在走廊墙上挂的四张老胶南地区的文物图片外,别无他物;问及文物去向,一无所知。又去崂山区梅岭路的新建青岛博物馆,也未见得那方石碑,也没查得那些黑陶器。

一座曾经的老寺,一口曾经的老钟,一方曾经的老碑,一块曾经的黑土地,一段曾经的老故事,寻访之路坎坷,或许已无缘芳容。

也许,多少年后,那个挂着大钟的大钟寺,会如胶州玉皇庙,再被筑起。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