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东楮岛村(上)

东楮岛村

2021-03-06
异天 0   |   1


走进传统村落 

东楮岛村

东楮岛村位于威海市宁津镇,地处荣城最东侧,三面环海,面积仅有0.6平方公里。东楮岛是本次乡村行中最远的一个村,相隔近500公里,不过沿途道路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一进宁津镇地盘后,路平车少,两侧可以看到蔚蓝的大海,凉风习习,很是惬意,比预想的时间提前了不少。

image.png

(一)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侵占朝鲜,朝鲜百姓纷纷乘船外逃,其中有一船遭遇风暴被刮至今天的东楮岛村东南海滩,全船人在此安顿下来。后卢姓居民来此定居成村,王氏、毕氏等也陆续迁入,逐渐达到今天的村落规模。

image.png

东楮岛村的名字来源于楮树。

楮树是一种野生树种,皮常麻裂,叶大如手,能招风蔽日;又多树汁,能驱毒防虫,是夏日里乘凉的好地方;但楮树性卑,易生树洞雨烂,不能作为木材用,故很少人工种植。《本草纲目》云,楮树的叶、枝、茎、果和粘液等都能入药,以皮肤刺痒,通便、阴痿、水肿,风湿、疝气、癣疮等效果明显。

 

早期的渔民为了打渔便利,常常在这个布满楮树的小岛上休憩,后来定居的村民们称其为“楮岛”,因其为大陆架的最东端,故名东楮岛。

 

(二)

  一进东楮岛老村,便可见一座座低矮的海草房俯在地上,如一个个戴着大盖帽的小矮人,这就是东楮岛村被评为传统村落的所在了。

image.png

村子不大,我们可以慢悠悠地溜达,见到住家的就进去闲聊几句。主人见一个背着大相机的男人进门,也没当坏人,反而热情相邀,看茶问水。我街上看到一面堂黝黑、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扛着杈子要去干活,就缠住让他详细讲讲海草房的故事。

 

据说,这海草房是村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建筑样式,多以一进三合院或四合院为主,目前还有海草房144户,百年以上的有83442间,最古老的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近百年来建造的海草房有61户,主要分布在村西部分。这些海草房占居了岛上中央位置,基本上还是原汁原味没有大的改动。

image.png

海草房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屋顶上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一种大叶海苔,春荣秋枯,晒干后宽约两毫米,轻薄柔软,显褐色(该不是小朋友吃的海苔吧?)这种海苔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的房顶,可以防虫蛀、防霉烂,最大的好处是防火,不易燃烧。以前的时候,谁家要盖房子了,就到海边“拉海苔”,拉到岸上晒,直到晒出一些圆点状的银屑,就堆到一边备用。近些年由于海水污染,加上沿海养殖加拦防护网,已经很少见到海苔了。

 

以前盖海草房最复杂的是往屋顶上苫海草,所以当地人管盖房不叫盖房,叫苫房。苫房的原理跟盖瓦房差不多,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压实,一层海草加一层麦秸。屋顶用一排瓦或水泥压脊,脊部两头高于中间,山面做切角,房脊形成明显的曲线。一般的房顶苫草厚约1米,最厚的近2米,差不多要用上万斤海草。为了防风,人们还用渔网罩住屋顶。

 

苫房是门手艺活,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海草苫得是否严密。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就可以一直住下去,所以人们一般都请那些代代相传具有经验丰富的老苫匠来帮着苫房。苫一个房子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不过现在苫房过时了,年轻人都住瓦房楼房了,也没人愿学这个手艺,现在会苫房的最年小的也六十多岁了,再过些年这手艺怕要失传了。

 

在以前,苫个房是件大事。建房之前先选地基,查黄历择吉日动工。地槽的四个角要“压宝”;这天庄里乡亲来帮忙,要煮一锅热腾腾的饺子吃,饺子如同元宝一样,图个吉祥。建成后要支锅、祭祀、拉席上炕、糊窗、贴窗花、挂门帘,都有讲究,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