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传统村落南里村

南里村

2021-03-07
走进传统村落 0   |   1


 

走进传统村落

南里村

image.png

1.山东省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单中为即墨市金口镇南里村;网上查询或高德导航地图中经常出现“南里村”,实际地址在鳌山卫,跟店集南里约20公里,跟金口镇约25公里,实属不是一回事,此南里非彼南里。

image.png

 

2.网上查询还较多出现店集镇南里村,经常误以为非上述省级村落。由于2013年初即墨区行政调整,原店集镇与金口镇合并,成立新的金口镇。原金口镇区域改名为金口中心社区,习惯仍称为金口镇。店集镇改名为店集中心社区。故最新的金口镇南里村即为过去店集镇南里村,此南里即彼南里。

 

image.png

初夏之日,按着导航左转右转,竟然指向了中里。眼看四周老宅居多,街道陈旧,凹凸不平,以为就到了南里,下车漫步细细品匝。遇一大嫂问询,方知导错了地儿。跨街过桥,才真正到了修葺一新的南里。

 

image.png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初年,有马、陈、李、邹四姓人家由云南迁来现今的即墨店集。因有河流经过,先人沿河而居。马姓居西,称马家庄;陈姓居中,称陈家庄;李姓居东,称太平庄;邹姓居河南岸,称河南崖。后来人丁兴旺,四村毗连,亦因市集较大,村中开有多家旅店,常有来往旅客住宿,清以前称“客旅店”,后简称“店集”。之后,店集分为东里、西里、中里、南里4村,其中原名河南崖的南里村最为繁华。

image.png

明天启年间金口港开埠,至清乾隆年间至极尽繁荣,南客北旅,行商坐贾,往来不暇。随着金口港的兴起,金口镇的经济文化亦随之发展,成为因港而兴、因商而富的城镇。依托金口港发家致富的大户人家纷纷兴建豪宅大院。

image.png

而距离金口港5公里的店集,因地处陆路交通枢纽要道,在金口港繁盛时期成为南北海上贸易陆路运输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同样也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带动了大量贸易、市集交易。村中还开有多家旅店饭馆,以供来往旅客住宿,故清以前称“客旅店”,后简称“店集”。

image.png

 

经商致富的商贾一是纷纷在此置地建宅,店集宅院规模大幅扩大;二是教肓后人读书学文,学而优而仕。清代村中人才辈出,出仕者众多,如邹家十四世邹毓琅同治年贡生,例授儒林郎,侯选布政司理问,主管掌勘核刑名诉讼,官至四品。

image.png

 

车至南头,邹氏老汉年七十八,身体健朗,面色黝黑,依墙沿街而憩。指着脚下位置,曰:以前的时候这里是南里村中心街道,来往金口的商贩、货物都从这里路过;路中心是石板路,压的平整光滑,两侧是土路;前年全部修成了新石板路。以前村里南有“文昌阁”,东有关帝庙,北有九眼桥,阁外是大牌坊,文革时已经全部毁坏。所有建筑整体上都非常讲究,各家宅子的大门、屋山、屋脊上的门当户对、鸱吻、鳞蝶瓦脊等格外别致。至今还有60多栋清代老宅保留完好,前面胡同的守备府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四合院。大崖儿南面即是即东县政府旧址,当时在沿街平房及其后院落办公很长时间。

image.png

 

经查,商、周时即墨属莱夷地。秦统一中国,即墨始定为县,明清时属青、莱州府。民国三十二年大致以烟青公路为界分为两县,路东地区为即东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民国三十三年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次年又恢复即东县,直至1956年即东县并入即墨县,完成了它12年的历史使命。

image.png

 

漫步狭长幽深的胡同,辗转往来,过邹毓琅故居,兴祖堂,瓦房门口,李振故居,儒林巷,守备街,大崖儿,工字巷和即东政府址,轻叩石墙,仰观各式砖雕刻花,区分不同屋山垂脊,感触明清精美的建筑艺术,也为最早的小康式集体富裕感叹,你便会由衷地为南里村的历史沉淀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完好暗自点赞。

image.png

伴着脚踏石板的声响,带着不舍的心情逐渐走远,再一次回想直铺到边的石板大道,勾勒一新的青砖白缝,横平竖直的屋山院墙,忽然间感觉心神散落,又感觉像丢了东西似的。

image.png

 

可是丢了什么呢?一时竟无从想起,怅怅然开车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