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凤凰村(上)

凤凰村

2021-03-07
走进传统村落 0   |   1

 

走进传统村落

 阡,形声,字从阜,从千,读qiān。“阜”指土堆、土埂。“千”字从人从一(出自说文解字),本义为“人从一起步” ,往南是人生的方向,往北是人死的方向。“阜”与“千”合起来表示南北方向的田埂。

image.png

 北阡,顾名思义,处于南北方向的阡埂之北。

 北阡村于明永乐初年由房氏立村。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范倭寇及原叛乱武装的侵犯,于明洪武4年、21年、25年分别设立灵山卫、鳌山卫和浮山所、雄崖所。明洪武21年始由云南乌沙卫等地调入即墨第一批换防军,来担任卫所指挥使、百户或指挥佥事,如今是张家西城、窑头,城阳区小寨子,浮山所等村的张姓,城阳牛氏等。

image.png

 永乐初年“靖难之役”后自云南进行了第二批军事调动。至此即墨境内军屯52处,近60%住户为来自云南的换防军户及家眷,如牛齐埠董氏,北乡万华山前小埠疃李氏,店集镇青山西村邵氏。当然这些由云南迁来的军户其祖籍并非云南,大多数应是江浙、安徽一带。当年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后又随傅友德等远征云南,再由云南迁来即墨,于清初立谱时已近300余年,凭几代人口头相传,对其原籍未能详尽尚可理解。

image.png

 

北阡村房氏即为随第二批换防军由云南乌沙卫乐歌屯(推测房氏原司屯田职)来到即墨,选中了凤凰山北、卧牛山东、丁字湾西,多条小河穿行的狭长平原地带留居,因地处一古阡之北,遂称北阡。1946年,北阡以北阡河为界分为两个村,北阡河北沿用原名北阡,河以南村庄因靠近凤凰山名为凤凰村。

image.png

 

 房氏立村二百年后,即明天启年间金口港开埠。开埠之初,来往的多是南方的商船。又经百年发展,日臻昌盛。至清乾隆年间,金口港出现了通四海、达三江的繁荣景象,蚁舟盈港,商舶辐辏,南客北旅,往来不暇,行商坐贾,摩肩接踵,每天进出港的船只上百只,成为山东著名的通商口岸,有“日进斗金”之称。凤凰村因邻近金口港,先辈们以到南方贸易经商为生,去时将当地的农产品带到南方卖,返程时将南方特有的紫杉木、青砖、灰瓦带回来。家境殷实自当盖房置地,又由于先辈往来南方,故将闽浙硬山式建筑风格引入北方,屋顶以梁柱支撑,木榫卯结构,斗拱平衡,村庄规模不断扩大。至今仍存有明清闽浙建筑风格的民宅60余处,其中二品官宦宅院7处,七品以上官员宅院20余处,房氏祠堂、牌坊、准堤庵等遗址多处。

image.png

 

 据《房氏族谱》载,自房氏立村始,明清两朝家族中走出了七品以上大员28位,太学生56名,1名岁贡,1名武举,8名痒生,1名武痒生,其中包括以二品大员、抗捻英雄房枫庭为代表的一代代优秀子孙。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一个沿海偏远的小村落,居然走出了如此之多的官宦,应与其始司军职、商贾致富为基础,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的家训指导形成的读书明理、爱国爱家、清正廉洁的家风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