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杨家埠村(上)

杨家埠村

2021-03-07
走进传统村落 0   |   1

走进传统村落

(一)

“隹”,《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短尾巴的鸟,甲骨文的“隹”是一只鸟的象形,有鸟头和翅膀。

image.png

“维”的本义是用绳子系住鹰隼双足,驯养助猎,体现了古代先民从涉猎到驯化鸟兽的文明进程,并且古时维通隹、惟、唯。

 “维”用于水名之时,当然应该从水,于是产生了“潍”字。潍,字典里只有两个意思,一是水名,特指潍水,二是地名,特指潍县,而潍县之名来源于潍水。故,潍是老祖宗专门为潍水造了一个专用字。

《禹贡》曰:“潍、淄其道”; 《水经注》曰潍水源出琅邪箕屋山,迤北入海。《史记》谓韩信伐齐,夹潍水而阵,囊沙斩龙且,史称潍水之战。

 

潍水之西有浞河。大禹治水后在潍西建立了四个方国(每个方国相当于现在一个县市区大小),其中寒国是伯明氏所建的古老部落,内有河称寒水;寒浞为寒国的王子,因不为国君所用,便投靠了东夷族首领后羿(就是那个射掉九个太阳的大英雄)。但是真实的后羿却整日沉醉、打猎、腐败,被寒浞杀害继承了后羿的国和妻室。后羿的老婆即嫦娥自浞河向着月亮升起的方向东去(至于怎么飞到月亮上的不得而知,不过广寒宫的寒字应该与其原住寒国宫殿有关系)。

image.png

寒浞代夏后,为防水患率人整治河道,连通潍西平原上的胶莱河、潍河、浞河、白浪河、弥河,使之可“运粮”,促进了潍西平原的经济发展。后人为纪念寒浞治水,改寒水为浞河。后因夏少康之战灭寒,又重回夏统治。

至秦时,行政区划为郡、县、乡、亭、里(原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就原是泗上亭长,国家基层干部),故古寒国改名为寒亭(一说是王莽篡政后有改名嗜好,对原古国皆立亭,改古寒国为寒亭。不管是谁改的,“亭”字应为当时的行政区划名,与亭台楼榭无关)。

秦时修筑驰道(相当于现在国道),其中京东道便经过潍西陆路,现寒亭区朱里镇潍河岸为水上古渡口,故该区域为水陆要塞,车马增多,逐渐繁荣。至汉时潍西土城初现;隋开皇六年设潍水县,所辖含寒亭;十年后置潍洲;又十年废州为郡;唐武德二年复置潍州;明洪武十年降潍州为潍县,延绵六百多年。

image.png

 

在古代,州、县之间都有驿道相通,驿道上除了建有供人们送别的长亭、短亭之外,还在县与县中间处堆土为记,并凿井以供旅客人、马饮用。在潍县通往安丘县的驿道30里处的土堆边,便有一口井,名曰“三十里井子”。清末前宁家沟人刘起友在驿道傍的井边建了一所路边店,开始仅供旅客食宿,后来便成了一个小集市,古时 “商贾贸易之所亦曰坊”,便将刘氏路边店处称为“坊子店”。

1901年德国人在坊子店东500米处凿出第一口煤井,取名“坊子竖坑”。次年沿胶济铁路线建成坊子火车站后,人口骤增,生意日繁,后辟为商埠,设坊子镇。

image.png

19484月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坊子为潍坊特别市的一个区。直到198310月设潍坊市,坊子为潍坊市市区之一。

随着近年高速公路及铁路的发展,坊子火车站逐渐衰落,原火车站周边德国建筑也一度荒废。近年当地又整修复原,名曰坊茨小镇,成为了人们回顾历史、休闲娱乐的旅游景区。

image.png

(二)

小时候腊月二十三,娘会说:“今天小年了,送灶王爷上天了。”

我就问:“灶王爷是谁?”

娘说:“灶王爷管着人间吃喝,看着一家人做善做恶,到年底就去给天爷爷汇报去了。”

娘就在煤炉后面一个小角儿上端上四个糖果盘,大约一刻钟的功夫就把煤炉后面贴着的那张溅满油渍的花花绿绿的画揭下来,拿到院子里,和着三刀黄裱纸烧了。一边烧,嘴里一边嘟嚷着:灶王爷拿着盘缠上路吧,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后来娘又说,给灶王爷多吃点糖粘住嘴,庄里乡亲的不好的事就不要说了。然后把在腊月二十大集上买的新画又粘在煤炉后面。那时候小,听的糊里糊涂,想问清楚,又不知道该问什么,就这么在一边看着。

image.png

后来读过一本《中国节日的来历》的书,才知道那叫小年辞灶,煤炉后面那张用棉麻纸印的花花绿绿的画就是灶王爷。至于灶王爷是因为喜新厌旧而碰死在前妻炉灶旁,还是被玉皇大帝的女儿一见钟情嫁给了穷烧火的帅哥,都是不同版本的传说而已,但那时清楚地记得画上的落款是杨家埠。至于杨家埠是人名,是地名,还不晓得。

image.png

再后来改革开放了,煤炉后面那张灶王爷就变成了港台女明星大头照。有美女伺炉,感觉也现代了,当然也喜欢做饭了。一眨眼三十几年过去,再没见过儿时的灶王爷。

直到近年,我得知杨家埠村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就在想或许与小时候那个花花绿绿的灶王爷有关。

image.png

初到杨家埠,感受到的是古装电视剧中的闹市画面,石板街道,清砖小瓦,沿街店铺小摊,飘摇的幌子,古色古香。穿行中真的看到了久违的棉麻纸印制的灶王爷,当然还有诸如门神、菩萨、玉皇大帝等诸神仙,以及年年有余、摇钱树、五福捧寿等更多的图案,这才知道它的学名叫木版年画。穿行中也知道了,原来潍坊风筝的故乡也是这里。因为年画和风筝的繁荣,又带动了人气和当时的房地产,于是各式故宅和精美建筑应运而生。

image.png

唯一不同的是往来行人没有布衫大褂,大多是大裤衩子或西装革履,吊带长裙或短小热裤,来此的目的已不是买或卖,而是游、看和体验,他们的身份叫游客。印制中的年画和正在扎制的风筝,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生产,而是再现古时的传统技法供来往游人观赏的演示;挂在墙上、房梁上、展厅里的年画或风筝已不再是商品,而成了展品。杨家埠已摇身一变成为展示传统古村和非遗技艺的旅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