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故事——南横口村传说故事(二)

南横口村

2021-03-14
井陉文联 0   |   1


传统村落保护 

image.png

南横口人祖辈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因此获得四方八村乡里的好评,在历史各个时期这里都出现过不少优秀人才。清朝咸丰年间贡生马席珍参加了由清政府组织的《二十三史》的编纂工作,还著有《樵山房诗集》和《來青堂文集》。马清华自幼习武,咸丰年间带领村民及弓箭手击退匪人,保护了村民的安全,同时还对本村陶瓷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良,曾获直隶司业厅陈列观摩会嘉奖奖章。马作霖为井陉县绵右渠的开通奉献自己的修建图,为绵右渠的完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马济霖在陶瓷改革方面的成就,三次获国家级巴拿马奖状。马趋庭和马家驹从事教育工作十余年,对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南横口人喜爱晋剧,村内建有晋剧戏班,传统剧目有《千里送京娘》《青英征南》《拾玉镯》《杀庙》《汾河湾打雁》《斩黄袍》等,主要演员有马保珍、李二小、马录堂、马贵昌等。村中传统民间文艺节目有拉花、高跷、霸王鞭、抬皇杠等。

南横口村两河绕流,村边河岸柳树成荫,气候宜人。村南有石太铁路车站,村中有平涉公路穿越,交通便利,出行方便。村西背靠棋盘岭,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有绵右渠、民主渠及村中两眼机井,满足农耕灌溉,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被县政府命名为“冬小麦生产基地”。由于烧制陶瓷的原因,村中户户皆有窑厂工人,因此村民以农耕及手工业为主。村中有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条件便利。

古村落承载着南横口的历史,诸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昭示着南横口的过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着南横口多彩的文化生活。南横口村人立足当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坚定信心。在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南横口人民一定会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1.仙人指路

很久以前,南横口村发生过一场瘟疫。此病来势凶猛,发病迅速,难以治愈。一日,一村民的老母突染此病,家人焦急万分,忙请郎中医治。在求药途中,遇一白发老者,言明此事后,老者说:我能治此病,你回家后用两节葱白和乏锅水,熬后饮用,一日三次,每次一碗。一日后便可痊愈。说罢,老者飘然而去。村民急忙回家,以老人言让母服药,一日后果见奇效。村民大喜,便望空纳头而拜,长拜不起。随后此人便对村中人说,仙人给我们指路了,快按仙人说的办法救人吧。于是,村中患病之人皆用此法,不日,瘟疫便除。

2.关帝庙的更名说

据传,南横口的关帝庙在北宋时供奉的是民族英雄岳飞,金人占领井陉在威州设立府治,加紧对井陉人民的统治。金人极其仇视岳飞,他们害怕岳飞的金身激发起人民的反金抗金斗志,于是下令把庙内供奉的岳王爷换成忠勇仁孝的关老爷,延续至今。

3.衣冠冢的传说

不知何朝何代,有位朝中丞相不知因何得罪朝廷,皇帝准备逮捕他。他闻讯后,急忙让妻儿家人携带细软逃出京城,到偏远地避难。一家人到了井陉后,便分散寻找避难地,有一支人来到南横口,他们将所带之物变卖后,购地建房,定居下来。后来听说丞相遇难被斩首,家人悲痛之余,在南横口买到一块坟地,将其衣服埋葬,作衣冠冢一处。多少年后,村中搞建筑时,发现了这个墓穴。墓穴中无人骨及毛发,只有腐朽的丝绸制品,据说这就是此丞相的衣冠冢。

4.石狮子的传说

很久以前,南横口人用石头雕刻了一个石狮子。狮子凶猛威武,能消灾避凶祛邪。所以人们把石狮子蹲放在街道的巷口处,人们把此街叫做狮子门。

后来人们发觉这头石狮子在夜间常离村而去,到处寻找食物,早晨又回到原处,他的嘴边常藏有油渍、血迹、毛发等物。为了防止他四处作害,村人商议用一块大石将他的尾巴压住,不让他夜间行走。

这座石狮子在文革时被人们当作四旧砸掉了头部,现在为一个无头压尾的石狮子。

5.换碗记

从前,南横口村碗窑业发达,每个窑上存有很多碗。一天,一个要饭老者衣服褴褛,蓬头垢面,手拿一个破碗,来到一家碗窑前,要求主人给他换一个新碗。主人说,你到碗堆里随便挑拣吧,哪个好就拿哪个。老人拿碗后告诉主人说,某年某月某日,你们要小心水患。

老人走后,主人疑惑,便告诫村中所有人家,要注意水患,果然灵验。在老人说的那天果发大水,村中人早有准备,无一点损失。后来,凡是有要饭的来碗窑,每个碗窑从不拒绝,让其随意捡拿。

 

 

文:井陉文联、南横口村

摄影:何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