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故事——张家村(一)

张家村

2021-03-14
井陉文联 0   |   1


传统村落保护 

张家村

image.png

张家村位于井陉县城西南20公里,行政归于家乡管辖。据张氏谱书记载,明洪武23年迁此定居。随着人口不断繁衍发展,即以姓氏惯名称张家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村现有110多户,近400口人,全部为张姓,是井陉县境内张氏族姓最为集中、最为纯粹的古村落。全村南北长450多米,东西长300多米,村落占地135000平方米,历史建筑和文化保护及古街道保护面积约20000平方米。村内有古朴秀雅的民宅小院,有1700多年生长历史的神奇古木,有1000多年前开修的古池,有600多年历史的石砌古道,更有明清先人留下的众多文物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淳朴的风土民情,构成了一道靓丽的人文旅游景观。

张家村地处山区,地形亘古自然生成,三面环山,南高北低。村落后靠李密山,该山一垴两肩,形同笔架,高耸灵气,灌木丛生,苍翠秀丽。正垴有座古庙(白庙),供奉着瓦岗朝帝李密。左肩山由南向西腾起,蟠行绕北环抱,情深意切;右肩山自南向东欲跃,虎视蹲踞镇守,气势雄宏。前望山峦、连绵舒远、平缓如案。中央好似一个圆形太极,明堂开阔、山高水低,龙腾虎跃、藏风纳气,敦厚祥瑞、自然秀丽,阴阳吻合、浑然一体。古村落庄园就坐落在中央,享受着天地之气。有曰:

村宅毓秀天自生,

山环水绕甚有情。

后靠朱雀笔架雅,

前展玄武书案平。

左腾青龙弯蟠抱,

右跃白虎踞势宏。

中堂开阔敦厚积,

浑然一体祥瑞凝。

坐落在山顶上的白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七是白庙庄五天庙会,庙上宏钟一响,全庄都能听到。会期村村彩旗飘飘,锣鼓喧天,文武节目,联欢汇演。商贾云集,香客纷至,满山欢歌笑语,热闹非常。故有记云:“一垴一庙一道堰,一坑一井一窝泉,两坡三庄又五家,年年欢会李密山。”

张家村历史悠久,村内保存古民居较为完整。古建筑群以明清老院为主,有40多处,最具风格的有20多处。现在当村一片保存最为完整,有武举古院、武校、石门善宅、张继尧宅院、张彦房旧宅、张军庭宅院、张兵方宅院、张伟庭宅院、张进庭旧宅院、张保成旧宅院,大概有一公顷,还有零散分布的十余处。大多老宅院依山而建,以窑洞、瓦房为主,墙体多用石头建成;石窑洞顶为弧形全用石板券成,冬暖夏凉。武举古院分左院右院,是古老的二层楼建筑。村内还有古庙、古阁、古祠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村中有两街三巷,相互贯通,历经明清世代陆续修成。北有两座庙阁,如似两扇大门,由通城大道需经东西两阁入村。南街由东阁经东道向南至南洼掌;中街由西阁向南再折向西至五道庙。两街相连,上有古道巷,中有马道巷,下有东道巷,相互贯通,行走方便。另外向东由山神庙出村入东道,向南由五道庙出村入古道,向西由后场出村入西道,出入自由,交通便利。

两街三巷总长1000多米,均系大小块石、片石铺砌而成,依山就势、忽敛忽疏、蟠行向前、曲径通幽。纵观老街之势,从历修中可览整体,从整体中可见随意,辉映明清岁月,可观沧桑变迁。

村中树木林立,绿树参天。特别是春天,家家户户庭院内有果树,鲜花竟放,香味扑鼻。村里的两颗千年古楸,历经沧桑,尽管树老表皮粗糙,似巨幅沧桑画卷展现于世人面前。但每到春天楸花怒放,都散发出阵阵芳香。绿叶繁茂,也引来许多鸟类在此安居乐业,别有一番洞天。

村内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石头文化,石碾、石磨、手搬小磨、石窑洞、石头街、石碌碡、石槽集中体现了我国北方居民村寨的特色,体现了先人的聪明才智。

过去,张家村的社火名闻乡里。逢年过节不但要在本村表演,还要在全庄走村串乡表演,并要参加县城和庙会组织的会演。曾经的辉煌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现在,尽管队员不全了,每到春节,人们还要敲几通鼓,打几遍锣,再请健在的社火队员表演一番,不但增加了节日的气氛,也唤醒了人们沉睡的记忆,更影响了下一代的年轻人。

张家村在抗战时期归属路南,地处敌占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村民积极配合,以各种方式同敌人展开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解放战争中,广大村民积极支援前线,踊跃参军,有10名青年入伍,奋勇作战。有3位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成为人民永远怀念的英雄。

现在通往村里的道路和村里的新街道都已硬化,交通非常方便。主要路段安装了路灯,每到夜幕降临,村里一片明亮。村里有机井一眼,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实现了祖祖辈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