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古村落——岔山村旅游伴你同游

广西省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

2020-06-17
昭平微生活圈 0   |   1

如果你是文艺青年,那小编就想给你推荐一个没有什么商业气息,有的只是浓郁古朴的文化的古村,不争不抢,静静地经历着岁月的洗礼,那么安静,那么祥和。


瑶族古村落——岔山村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始建于明代初期,兴于明中期,距今已有600多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瑶族古村落。

天降异石,山开两岔,岔山村因此得名。该村东面与东水交界,南邻秀水,西北两面与湖南接壤,秦汉时期从中原通过潇贺古道进入岭南的第一个入口,是镶嵌在潇贺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image004.jpg


“第四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西行”采访小分队来到岔山村采访。

走进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村岔山村,村内随处可见古民居、石板路、石板桥、石碑刻、古风雨桥、古戏台、古隘口、古庙,古祠堂、古树、古井,是潇贺古道文化的活字典。

今昔千年,梦回岔山。走在斑驳的古道上,我仿佛能听到千年潇贺古道上传来的马蹄声,一派繁荣的景象跃然浮现。

潇贺古道连潇水达贺州,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紧密相连,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开创湘粤桂交通历史新纪元,促进了中原与岭南的沟通交流。历史上关于潇贺古道的文献记载相对缺乏,但古道沿线现存大量的古村、古庙、古桥、古城、古关口、古路遗址、古墓群,保存比较完整,发掘它们的文化价值,有利于潇贺古道研究的深入推进。

为了打造潇贺古道文化品牌,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县政府还聘请浙江大学的专家为岔山村做保护规划,明确古村保护区、村民新建房规划区、环境整治区及生态保护区。

该地还举办高层次的学术研讨和节庆文化活动。

同时聘请有国家古建筑修缮资质的自治区文保中心修缮“国保”单位兴隆风雨桥,并立好二个“国宝”单位标识牌,修建古戏台和部分古民居。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该村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如:竹编艺工、木工艺工、织锦工艺、米酒制作、腐竹制作及油茶、糍粑等饮食文化。

目前,一条从岔山村到秀水村长达五公里的古道正在铺设还原中。

据悉,岔山潇贺古道边上的古老的酒坊、豆腐磨坊、杂货铺、风雨桥都在修缮中,现在村中民俗体验馆和岔山油茶馆已正常开放,这些都能还原原汁原味的岔山乡间生活场景,加上潇贺古道沿途保存完好的古城址、古村落、古墓葬、古关隘、古城堡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让游客能体味到千年的历史风霜,见证昔日的繁华,感受其浓郁的古风和昔日的辉煌。

据记载,潇贺古道又名秦建“新道”,原称岭口古道,后来称楚粤通衢、富川驿道,是指由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江的水、陆路通道的总称,自秦汉直至唐初一千年间,是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原文化与楚越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据考证,其雏形秦“古道”最初建成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冬,多为就地取材的拳头大碎三角石或青石板拼建而成。

它是赢政为便于对岭南三郡的辖制和管理,在岭南古道的基地上,扩修的一条自秦国都咸阳到广州的水陆相连的秦代“新道”----潇贺古道,并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接。

image0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