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东溪村:在时间的渡口望见你的灯火阑珊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

2021-04-16
​潜智勇 学习强国客户端 0   |   1

故事在后退,新景在靠近,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放逐在路上,但只有行走,才会有意义。因为经历过的山水足以支撑我们此后漫长的旅程,在变革的岁月里以朦胧温馨的影子伴随我们一生。

当一个人走远的时候,总是需要回头看看,看看自己来时的路,看看你我身后的足迹。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时间裹挟,被缭乱的世界麻痹,被迷蒙,被冷落,以至于不能用最平常的心去关注身边和眼前的一切。而当重新走过布满青苔的古巷,走过碧绿潺潺的流水,是否依然还能找到那个曾经依偎的故乡,和那个依偎在故乡里的你。

对于故乡我一直认为有很多概念,一个承载着童年的是故乡,一个寄托灵魂的也是故乡。走向缙云的山水,任何一处山清水秀之间,都足以让芜杂、奔逐的心变得纯洁宁静,让你我寄托那个飘忽的灵魂。就如眼前的东溪。

 

图片.png


生在彼时,遥望旧日,沧海也好,桑田也罢。不论是旧时为先人们创造生活的“东溪渡”,还是如今让我们追逐梦想的“330国道”,似乎是冥冥中对东溪这条与众不同的脉搏激情跳跃的延续。作为千年古村的东溪,正在用岁月以及岁月中沉淀的厚重,始终以敞开怀抱的方式迎接着来往的人群。

东溪,因村子建在好溪之东而得名。东临莲都区,南接株树,西接黄山脚,北接长坑。作为一个自古开放的村庄,东溪先后有周、麻、李、金、丁、施、王、黄、樊、朱、赵等姓氏迁入聚居,但对面对时间的推移,如今以陈、杨、麻、周、施姓居多。正因为多姓杂居,每一个姓氏的迁入都带来了优秀的家族文化,经过融合梳理形成了东溪一贯始终的“尊师重教”文化。据《麻氏宗谱》记载,明永乐至天顺年间(1403-1464),麻氏翰(91412-1464)秀士出钱置办私塾,在二三十年内,麻、陈、周姓出秀士20多人。乃至今日东溪在浙大、中国矿大、浙师大等名牌大学就读的学子络绎不绝。

 

图片.png


当然,东溪并没有在历史中养尊处优,而是趁着时代的东风高奏凯歌。每每周末从330国道划过东溪,隔好溪东望始终能看见一片灯火阑珊,宛如大都市中的花园一样。五座休闲亭,在灯光的围绕下倒映在好溪中柔和而清丽,摇曳的水痕勾勒出东溪的小桥流水的浪漫,让你我充满着幻想。如果能在东溪夜色里枕水而眠,迎着夏日清风,伴随着朦胧的灯光,时光是否会倒流了千年,让我们从古至今的去临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呢?

 

图片.png


走入东溪村,任何一条狭小的墙弄的地面都是整洁的,家家门口花团锦簇。低头细看只见浅浅的青苔依附在台石之上,生长着一个个光阴的故事让我们在经年的岁月里寻找昨日的颜色。那是厚重而深邃的历史颜色;是满目琳琅的宜人颜色;是特殊岁月中激情的红色……

 

图片.png


在东溪村东南的古盐路旁还有叫“上角廊头”的小山丘,那座战争年代留下的炮台已然半截埋入土中,战壕也模糊了痕迹,但便是如此仍然是东溪“红色”的见证。它深藏在密林中,曾经是扼守缙云南大门的咽喉要塞。硝烟散去,枪炮的声早已随着时间弥散,但铿锵的回响仍旧在东溪涌动,成为了新农村建设里强有力的支撑。

历史的承接就如同好溪一样川流不息,也如330国道上的车流一样日夜往复。从古至今在东溪都不乏故事、不乏文人墨客的点缀。前有王羲之任永嘉太守时曾游览缙云山水,在好溪上“突星濑”三个字的传说家喻户晓。虽然已经不见古迹,但缙云文史专家麻松亘老师对此写过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阐述“突星濑”刻石的具体位置应在东溪村下五里左右的好溪当中。后有谢灵运沿好溪乘筏南下,问迹东溪。

如今文脉继续在这里绵延,那些断落的不过是散碎的时光,从来不曾遗落过一丝值得我们保存的文化与希望。东溪飞檐高跷的亭子,那亭子上极具特色的联句,使人若有所思。思东溪如水般娓娓道来的过去;思东溪如国道浩荡而来熠熠生辉的未来。

波翻突星濑,云响谢公屐。是的,我们虽未见书圣留下的突星濑,也不曾听见谢公当年的屐履之声,但至少我们在好溪之滨的“东溪”,于我们的行囊中增添了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