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西施神秘面纱:道门进士第,静听岁月轻语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西施村

2021-04-16
​缙云播报 0   |   1


来源:缙云播报 记者/陈伟新  摄影/朱礼平 陈伟新 李晓军

 

图片.png


缙云壶镇西施,丽水市最北村落,没有之一。

在西施村道门自然村,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这座老宅是清代光绪年间武进士、福建泉州游击将军施化麟的府第,俗称“丛公堂”、“总兵府”,又称“游府”。如今,这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png


古匾“游府”长196厘米,高57厘米,牌楼石质构件,福建提督、晚清著名书法家谭钟麟题。

 

图片.png


古匾“进士”长196厘米,高57厘米,牌楼石质构件,礼部尚书、宗室奎润题。

老宅是有呼吸的,吸的是岁月的沧桑,吐的是时光的低语。当我们走进“道门进士第”,就走进了施化麟的世界以及清末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施化麟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是缙云籍历史人物中的佼佼者。

血与火的洗礼中,他成了一个英雄般的人物,尤其在抵御外敌时,英勇杀敌,可歌可泣。

史料载,施化麟乳名施文彬,生于同治壬戌年五月,光绪壬午年举人,己丑科进士,历任营守府(京师禁卫军)、军机房行走(兵部机密院传令官)、都尉钦差官等职,后因暗助戊戌变法得罪慈禧,外调任福建前协泉州游击将军。在抗击海盗、反击洋人入闽中曾多次荣立战功,终得慈禧太后赏识。

公元1890年3月的一天,钦差大臣风尘仆仆赶到缙云西施,连宣三道圣旨。原来是慈禧亲自下旨,钦加二级三品封典,赏戴花翎,并御批施化麟兴建府第。

一时之间,山野之地的西施道门名扬天下。

 

图片.png


整个府第总面宽52米,总进深53米,占地2836平方米,由主体建筑、两侧附属建筑、青云楼三大部分组成。府第建筑照搬福建泉州的游击将军府形制建造,规模略为缩小,是一座壁垒森严的军事堡垒。

时至今日,府第已老,但你倘若身临其境,还会感触到将军府当年的威武和风光。

 

图片.png


府第正厅横梁之上,雕刻着各种花鸟鱼兽,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且鱼兽多为勇猛者,估计与施家崇尚武学有关。

恍惚间,我的眼前浮现出当年雕刻师傅手起刀落,木屑纷纷洒落的场景,即使历经沧桑,也不失最初的那抹原味。

 

图片.png


来到院落,凝视马头墙,静听岁月轻语,我们有说不出的感动。

相传奉旨敕造府第时,施化麟父亲施润之原想建牌坊群直达西施村施氏宗祠,遂开出“一个稻桩一块白洋”天价,并在田里铺满白洋,想以此让村民让出土地,但村民不为金钱所动,拒通融买卖,最后施公父子放弃初衷,效仿安徽张英宰相的“六尺巷”,主动缩减建筑面积。施公父子不倚仗权势欺压乡邻和强取豪夺,及自太祖施荣鼎立下并一以贯之的“每年除夕夜,都要关起门来,烧掉一年来的借据”家规,均彰显了施公族人对谦让、仁厚儒家道德规范的恪守。

这是一个家族的传奇,是一个村落文化的底色,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光。

 

图片.png


清朝的武举科目,专门有举石一项,亦称为掇石,石重分为200斤、250斤、300斤三种,以抱离地面1尺以上为合格。

我们在老宅见到了三块“武举石”,其中一块刻着施化麟父亲施润之的名字。这些“武举石”,我们想挪动一下都难。可想而知,作为武进士的施化麟他们是有何等的气力。

 

图片.png


老宅内当年的壁画早已泛黄,文革等时期留下的印记也已经老去。这个词叫“岁月沧桑”。

我们在时光隧道里,静静聆听历史的回声,即使是碎片,也不缺精彩。

门内门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聚族而居的情形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有极少数村民继续守望着老宅院。

走出老宅,在村道上我们目视青云楼。当年的藏书楼和瞭望楼都还在,曾经的人、物渐行渐远,而那些深藏于民间的历史文化记忆依旧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