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门等村门等屯、矮寨屯乡土特色建设规划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委门等屯、矮寨屯

2021-04-16
乡村规划与建设 0   |   1



图片.png

FIRST

规划背景

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建设“美丽乡村”明确提出了“延续历史文化血脉、保留乡村特色、记住乡愁”等具体要求。

广西在中央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清洁乡村”、“生态农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的持续工作,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宜居、和谐、幸福的壮乡家园。

SECOND

规划内容

1.项目概况

门等村位于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辖门等、矮寨、高桂、蛟鱼口、振东口等五个自然屯,本次规划范围为门等屯与矮寨屯,共183630人。

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果树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门等村以瑶族为主,当地建筑将岭南建筑元素和瑶族文化元素相结合,以独特的“九甲”建筑风格,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建筑特征为最大特点。

该村沿袭了上千年的饮食传统及几百年的服饰传统,传承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节日及传统歌舞,以独特的瑶族文化形态传承至今。

由于该村受到千百年来的农村意识影响,村落乱圈、乱占、乱建现象较为严重,破坏原有的传统村落格局,同时受现代城市居住文化的思想冲击,村落传统民居建筑格局与现代文明居住习惯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2.规划难点

如何有效实现村民自主规划的意愿?

如何有效组织建筑室外空间与村屯公共空间的资源整合?

如何处理传统建筑格局与现代居住习惯的矛盾?

如何解决村民就地就业,提升村屯可持续发展能力?

3.规划措施

本规划遵循“城乡统筹、科学规划;政府引导、村民参与;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分期实施、分类指导;经济可行、集约建设;营造特色、保护环境”的原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防止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

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通过入户调查,由村民自主成立代表小组,并与村委会、设计方共同参与规划方案的推敲以及改造的方式等,将村民改造意愿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反映到规划中;实施过程全民参与,并对未预见问题进行及时改正修改。

在处理空间整治问题上,规划采用“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的方法,整治房前屋后和户与户之间的空地。打破户与户之间用地界限,利用当地乡土材料对可视可用空间进行整合利用,打造乡土韵味。

就地取材对民居进行建筑综合改造,挖掘地域文化,传承“九甲”风格。同时实施传统民居室内舒适化改造,改善建筑的采光、通风和保温隔热,对卫生厕所、安全厨房进行改建。污水、垃圾通过生态、无害化处理,废物重利用,实现生态循环。

利用现有村落资源及业态,调整引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理念,融合“九甲”风格建筑、民俗风情、田园风光、乡村体验等旅游资源,形成新的门等农村产业体系,实现留得住人、稳得住心得安居乐业的新农村。

THIRD

特色创新

1.注重就地取材、引入“微园”概念

科学组织建筑室外空间与村屯公共空间的资源整合,弱化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矛盾性,利于构建和谐、生态新农村。

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修缮和环境改造,规划实施了苏氏故居登记处传统村落景观节点的传统格局修缮,重现了传统村落原真景观,体现文化传承与弘扬,为村落新业态形成打好基础。

2.编制方式上,发动村民积极参与

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将规划编制过程作为统一村民思想、规范建设行为的宣教过程,实现了村民自主“自下而上”的规划编制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户与户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实现了和谐共融的邻里关系。

3.妥善处理传统民居保护和现代居住习惯的关系

在不改变传统建筑整体风貌的原则下,通过对采光、通风、改厕、改厨等舒适化改造手段,解决村民对现代居住需求的满足。

4.提高产业的生产能力以及发挥资源的特色化优势

融入参与体验,增强产业活力性、动态性、趣味性、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气,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FOURTH

规划实施

通过规划实施乡土改造后,门等屯、矮寨屯的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村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尤其在规划改造中实现的安全厨房、卫生厕所等享受了实惠,获得一致认可和好评,污水、垃圾的处理方式也得到了村民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