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村落】龙溪街道深湖行政村-吴屋村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街道吴屋村

2020-06-23
文明龙溪 0   |   1

村中位置

吴屋村,位于龙溪街道的南部,距离街道办事处约为10公里。该村始建于明朝清初,吴氏族人由广东梅县嘉应州尧唐村族人分支迁移至此地而形成。因该村居住的村民姓氏均为吴姓而取名为“吴屋村”。吴屋村包括老吴屋村、新吴屋村二个村小组。

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村中地势较为平坦。村落的东面与赤岭下村相邻;南面与深湖下村相连;西面与小蓬岗村相邻;北面与桥子头村相邻。该村无河流,该村主要山岭有猪屎岭、螺岭、沙岗岭,分别位于该村的西面、东面和西北面,海拔均约为30米。

 

村中历史

清朝时期,该村属于博罗县典史署;民国时期,属博罗县第十一区英勇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博罗县一区苏礼龙乡;1956年11月12日,属博罗县苏村乡;1958年10月1日,属博罗县龙溪人民公社湖头大队;1973年7月,属博罗县龙溪人民公社深湖大队;1983年11月,属博罗县龙溪区深湖乡;1986年1月,属博罗县龙溪镇深湖管理区;1999年,属博罗县龙溪镇深湖行政村至今。

 

村中姓氏

该村世居村民姓氏为吴姓。据该村村民提供的资料记述,南宋末年,七十二世祖先由福建永定县迁移至广东梅县嘉应州尧唐村居住;明末清初,再由广东梅县嘉应州尧唐村迁移至此地居住。

 

村中人口

2015年底,该村户籍人口610人,其中男性330人,女性280人。实际在村居住人口为590人,其中80岁以上17人。村中最年长者为89岁(龚定,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收入人口有59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人口20人。残疾人有6人。祖籍该村香港同胞有1人。村民均为汉族,使用本地方言。

 

村中经济

该村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面积505亩。传统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花生、黄豆、甘蔗等。水稻、甘蔗种植曾经成为该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60年代前,该村就一直种植荔枝,与邻村桥子头的荔枝媲美,被当地村民称为“三吴荔枝”。“三吴荔枝”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入口爽脆清甜,曾经成为博罗县的特色农产品。博罗人一讲起那里的荔枝好吃,都会异口同声称赞龙溪的“三吴荔枝”。该村现有荔技种植面积有4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桂味、淮枝、糯米糍,兼种水稻、花生。该村特色农产品有荔枝、龙眼、芒果。该村养殖殖业主要以养鱼为主,现有鱼塘养殖面积100亩,主要承包出租给村民养殖传统四大家鱼。该村村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部分村民还从事来料加工产业,主要从事制衣行业。现有加工作坊3间,从业工人80人,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收入。

 

村中建设

该村于1963年通电;1998年通自来水;2000年通电话;2007年全村道路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2014年通光纤网络。2014年,在老吴屋村“吴氏宗祠”前建有一个篮球场,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为村民的业余体育锻炼提供方便。民国时期,在新吴屋村的东面创办有一所“湖边小学”,后该小学与小蓬岗小学合并。2012年,“湖边小学”原校址租给私人创办一所“东升小学”,占地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现有1-6年级12班,幼儿园3班,学生有500人,教师有23人,该村的适龄儿童可以到该小学免费就读。该村的交通便利,深湖乡道由该村村中经过,为村民的出行提供方便。该村建有垃圾收集池,还在环卫工人收集方便的地方设置垃圾回收桶,村内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得到改善。

 

村中传统民居

该村传统民居为当地特色的民居,坐北向南,主要分布在“吴氏宗祠”的两侧,呈横巷排开而建,巷道与巷道相通。旧民居主要建筑特色为:墙基为青砖,墙面三分之二为泥砖,木架结构,盖灰瓦。该村现存旧民居130间,每间平均面积约为22平方米。该村现存有两眼古井,一眼古井位于新吴屋“吴氏宗祠”的禾堂左侧,圆形井口,水泥沙石烫面,红砖砌井里边,现村民还使用。另一眼古井位于该村的东边,占地面积约为5平方米,井口呈六角形,红砂岩石围边,井内砌青砖。据该村民称该井以前水质清澈甘甜,用井里的水煲粥,米粥存放三日二夜都不会变质。现该古井由于地处荔枝果园之中,村民已无使用。该村老、新吴屋都各现存一座门楼,建筑风格基本相似。两门楼建筑特色为:青砖墙,砖木结构,盖灰瓦,硬山顶。老吴屋村的门楼为“西门楼”;新吴屋的门楼为“东门楼”,占地面积均为20平方米。老吴屋村的门楼檐板雕花、墙上的壁画是2014年重修时绘上的。20世纪90年代后,该村村民陆续搬离旧民居,在旧民居周围兴建钢筋混凝土楼房,村民搬入新楼房居住,传统旧民居大部分现已闲置或堆放杂物,只有少部分旧民居还有村民居住。

 

村中宗祠

该村现存有宗祠2座,分别为老吴屋“吴氏宗祠”和新吴屋“吴氏宗祠”,分别位于该村的西面和东面,均为三进二天井格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为150平方米。两宗祠建筑特色为:青砖墙,砖木结构,盖灰瓦,龙船脊,属硬山顶。老吴屋“吴氏宗祠”,正门门额上挂有一木质牌匾,牌匾上刻有“吴氏宗祠”四字,门口上写有一副“金陵世泽,渤海家声,匾额:新禧”的楹联。新吴屋“吴氏宗祠”,门口上写有一副“金陵世泽,渤海家声,匾额:老少平安”的楹联。两宗祠屋檐的墙面上都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壁画。新吴屋“吴氏宗祠”入门的朱漆木门左右各绘有二幅门神画像,形象威武迫真。老吴屋“吴氏宗祠”第一进正对大门口处设有一扇木质两开屏风,屏风上嵌有一牌匾,牌匾上写有“蘭桂腾芳”四字;新吴屋“吴氏宗祠”第二进后堂设有一扇六开屏风,每扇屏风上绘有花鸟字画图案,上方嵌有一牌匾,牌匾上写有“宁远堂”三字,为该宗祠的堂号。二宗祠的天井均为长方形,原来为红粉砖围边,青砖铺地,方形出水口,现老吴屋“吴氏宗祠”的天井边、地面均于重修时改为水泥灰沙烫面油上红漆,而新吴屋“吴氏宗祠”的天井则改为石米铺砌而成。两宗祠的第三进为寝堂,正中都设有供俸先祖牌位的神龛,供族人拜祭时用的祭台和香炉。老吴屋“吴氏宗祠”于2014年重修,新吴屋“吴氏宗祠”于2007年重修。现两宗祠保存完好,仍可作为该村两吴氏族人节日、结婚、上灯祭祖时使用。

 

村中传统食品

该村传统节庆食品有:春节的米饼、油糍、糖环、油角仔,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月光饼。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传统婚嫁习俗中保留的中原古制“六礼”,有部分习俗在该村仍然存在,如“睇家风”、拣日子、送聘礼、结婚迎亲,送彩礼、三朝回门等。该村传统丧葬风俗现都实行火葬,其程序包括竖灵、收殓、引灵、接体、奠礼、出殡、火化、安葬,其中家族守孝,至亲戴孝,头七不串门等习俗依然存在。该村上灯时间为农历年初八,落灯时间为正月十五。老吴屋集体饮灯酒为正月十五,新吴屋则为农历年初八,16岁男丁族人方可参加,在“吴氏宗祠”进行。60年代,新、老吴屋村村民与桥子头村吴氏族人组建有一支60人的粤剧团,主唱粤剧,配有音乐、道具、服装,在节日庆典时演唱,后由于不景气,于70年代后式微。

image001.jpg


特色农产品“三吴荔枝”(2018年摄)

image002.jpg


古井(2018年摄)

image003.jpg


老吴屋“吴氏宗祠”(2018年摄)

image004.jpg


新吴屋“吴氏宗祠”(2018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