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及历史街区保护和策略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许村村

2020-06-25
琼台复兴 0   |   1

黄山市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国家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区综合保护试点单位屯溪老街[1],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万安、许村、呈坎、唐模。此外,还有大量可与西递、宏村媲美的皖南古村落,如:关麓、南屏、屏山、棠樾、渔梁、历溪、桃源、渚口等。

image001.jpg


【皖南古村现状】

 

一、 皖南古村落保护状况

黄山市各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如黟县人民政府1984年就首次编制西递、宏村等乡镇总体规划,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和指导,先后投入资金抢修古民居、古祠堂。西递在主街道设置了消防栓,每幢古民居都配置消防灭火器材。同时严禁机动车辆进村,以避免街道道路受损。对古民居采取了白蚁防腐措施,并进行封山育林。1997年黟县人民政府成立保护规划领导组,再次制定西递1)、宏村2)古村落保护规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县乡两级政府还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排水、供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保护古建筑及其环境。同时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使之满足现代生活需求。1996年西递政府为居民配发石油液化气灶,改变了长期以来烧柴的习惯,保护了周边的山林植被。

image003.jpg


【皖南古村宏村之水色月沼】

 

其它古村落如黟县的南屏、关麓、屏山,徽州区的唐模、呈坎,歙县的棠樾、渔梁、许村等相继采取保护措施,加强管理,进行环境整治,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旅游经济,展示文化遗产。宏村、南屏、关麓由北京中坤集团承包经营旅游,公司相继投入近百万资金,进行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配合遗产申报,拆除原来建设的售票处和旅游公厕。歙县许村自发组织成立古村落保护委员会,设立许村博物馆,整治街道环境,县建委积极筹措资金,将大观亭旁的不协调民居拆除。

目前保护古村落文化资源并以此发展旅游经济已取得上上下下的一致共识。

二、皖南古村落保护经验

1.整治维修

坚持科学修缮的原则,抢救和保护古村的文物、古迹。在对古建筑进行维修和整治时,对文物保护单位,应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的保护原则进行修缮,对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严格要求使用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2~4]。私有房屋的修理全部纳入政府统一规定管理,由政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资金补贴。对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把关,对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古建筑知识培训和修缮技术指导,对不同类型的古建筑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①保存较好的,作正常的维护。

②局部受到破坏的,仅作加固和局部修缮。

③受到严重破坏的,利用原材料,按原状恢复。

(1)文物建筑维修要点。严格保护,适当维修,用作各种类型的综合和专业博物、展览馆。采用原材料并严格按原样、原工艺保护修缮,不容许更改内部结构,主体建筑周边5m范围内严格限制任何新建建,迁出居民。

(2)保护建筑维修使用要点。一般保留原有格局,外观维修保存并进行定期维护修缮,内部适当更新改进,增加卫生设施,容许适当更改内部结构(如家庭旅馆),以居住为主。

2.发展新区

(1)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皖南古村落的形成基于一定的地理环境,包括山水植被等因素,保护皖南古村落目的是保护它的整体环境,同时又要保持其发展的延续性。因此,古村落作为现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基地,应选择既不影响村落整体环境的同时,又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选择距离古村落一点距离以外建设新区,是古村落保护中对其较大的影响发展部分作出的最佳选择。

image005.jpg


【皖南古村棠樾古牌坊群】

(2)传统建筑使用条件的改善。传统建筑是古村落风貌当中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其外观立面应进行修整,使之与传统村落空间保持协调一致,内部可以现代化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3)新建建筑的条件限制。古村落中应保持一定量的改、扩建建筑,以适应社区的稳定和发展,新建建筑总量应严格控制,以保持古村落的形态、空间肌理,新建建筑在风貌上要严格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在建筑装饰材料、手法、建筑体量、高度、色彩、比例上与古建筑一致,在结构上可以灵活,采用现代结构。

(4)基础设施的改善。古村落的发展离不开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历史上,传统的基础设施仅限于道路、水利等方面,如古建筑的消防水池,西递、宏村的街巷系统,宏村的人工水系等。古村落作为延续下来的历史村落,居住是其主要的功能,完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条件,则是古村落保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image007.jpg


【皖南古村西递】

 

古村落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处理好保护要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如管线的敷设、现代消防要求与狭小的道路街巷保护的矛盾;电力、电讯、CATV等电缆电线架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等方面。

3.宣传、展示遗产

为使皖南古村落文化遗产发挥积极的作用,各级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和展示政策和方案:

①通过出版各种类型的图书、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向世人展示人类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扩大皖南古村落知名度。

②开展历史文化学术研究活动,挖掘徽文化的内涵。

③着力创造外部环境,吸引各界人士参观、考察、学习。

④皖南古村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⑤旅游促销的宣传,加强对导游队伍的培训。⑥重点保护建筑实行挂牌保护。

4.发展旅游经济

合理组织区域旅游网络,选择合适的参观游览线路,精心配置游览观光内容,加快建立旅游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发展旅游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促销活动。

image009.jpg


【皖南古村】

三、皖南古村落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村落建设改造速度加快,古村落风貌面临建设性的破坏;非本土的建筑装饰手法和现代化的装饰材料不断涌现,原本古朴素雅的古村落有变得面目全非的危险;有些村落过多地强调单幢古建筑的保护,而忽视整个古村落风貌保护;村民生活质量如何提高、社区如何保持稳定等为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许多新课题:

①开发压力。古村落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仍居住着一定量的居民,保持着一定的社会生活。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传统建筑的使用有许多不满意之处,古民居面临着拆毁和改造的压力,对遗产的真实性造成影响。少数居民缺乏保护意识,新、改、扩建建筑或采用新材料、或采取现代风格、或改变原有结构;少数古民居改变用途,破墙开窗用作旅游商业用房,与传统风貌很不协调,破坏古村落原有风貌。

②环境压力。气候的变化和树木的砍伐造成了有有有有山体植被逐渐减少和水土流失。由于赖以生存的水溪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逐年提高,古代村落的水系原形逐渐萎缩,对村落产生一定的影响。村落部分巷道青石板年久失修,排水不畅。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垃圾的侵袭和生活污水的自由排放,对村落环境造成局部轻微污染。

③防灾压力。由于古建筑均为木结构,建筑密度很高,道路狭窄,防火能力薄弱,而且古村落供电线路老化现象严重,极易引发火灾,对古民居产生极大危害。古建筑内部木质材料受白蚁侵蚀较为严重,部分古建筑因此而倒塌、毁坏。

④旅游压力。随着一些古村落如西递、宏村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客量迅速增加,旅游管理能力与旅游发展不平衡,造成了游览面积过小与游客量过大的矛盾,使游客在旅游旺季过于饱和,旅游压力明显,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不足与落后,旅游内容也较为单一。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商业网点的大幅度增加,特别在主要旅游线上各类商店的开设和商店装修,破坏了整个古村风貌;建筑用途的改变,破坏了原有民居的格局。游客的增多,虽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旅游公害,由于古建筑绝大部分属私人所有,使游客和居民难免产生一定的矛盾。

为使古村落保护整治更新落实,使古村落更加健康发展,延缓其衰老,促使其保护管理走上良性循环,做到可持续发展,应在规划编制完成后及时进行后续管理工作。

1.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档案

逐步建立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对古村落、古建筑实行分级保护,对不同价值的古村落、古建筑制定详细的保护档案,分等定级,运用微机进行管理,跟踪其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着重对古村落文化进行研究、展示,对具有价值的古建筑及其历史风貌采取政策保护和鼓励措施。可以考虑采建立古村落保护数据库,利用微机建档,方便查询。

2.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

及时编制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明确保护、整治、更新的区域和范围,明确具体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如核心保护区,要严格限制室内外装修和改扩建,严格限制其功能;建设控制区要严格限定改造区域,严格保存古村落原有的肌理,严格限定拆迁范围,严格建筑高度、风格、建筑色彩、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严格控制改造速度;加强古村落的活力,保持社区的稳定等。

保护发展过程监控,建立有效的监控制度,及时反映和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有关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并预测保护发展的各种动态,有效地了解和把握信息。

制订乡规民约,约束村民无序的建设行为,提高村民保护的意识、热爱遗产的意识。将古村落的规划管理纳入县一级规划管理范围,对古村落的主要建设活动须经过县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等部门组织专门小组审查,报古村落保护委员会备案。

3.民间保护组织及专项基金

成立各级保护协会,由古村落个产权所有者、管理部门、文化团体和热心古村落保护事业的人士等参加,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指导保护和发展。古村落保护协会的主要职能应是:反映古村落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和意见;遵照古村落的各项保护规章采取自律行为、互相监督;积极筹措保护资金,监督保护专项基金的使用;组织开展古村落保护有关政策咨询;开展各种文化交流。如黟县的西递、宏村,歙县的许村、昌溪等先后成立了古村落保护协会。

建立古村落保护专项基金,接受各种捐款、拨款、集资、管理税费,保证古村落保护的正常运作。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

4.发展古村落旅游

建立文化展示体系发展古村落旅游经济,应适当调整结构,加大和提高旅游特色商品、土特产品、特色工艺品的比重和品位,扩大文化旅游内涵和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做到游、购、吃、娱、住配套,形成完善的古村落旅游接待体系。

挖掘、整理并建立以古村落为窗口的徽州文化展示体系,包括徽州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等,用作商业、民俗旅游和文化研究。建立徽商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研究中心、专业博物展示馆、徽文化展示馆、民俗博物馆等;推广介绍古村落音像图书系列资料,使古村落成为徽文化的研究展示基地。

5.依法加强管理

颁布符合古村落保护特点的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对古村落严格进行科学管理,明确古村落保护范围内所有建设活动均要求按法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各职能部门负责对古村的保护与建设管理工作:

①政府发布通告,明确规定古村落保护范围,并设立标志说明。

②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对古民居建筑群、文物建筑进行保护管理,建立文物档案,明确专人负责。

③建设、土地主管部门负责对古村落内的建设活动进行管理。

④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古村落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

⑤对古村落保护管理人员实施定期培训制度,培养稳定的技术管理队伍,保证古村落的保护性建设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同时对参与古建筑修缮维修的设计施工队伍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古建筑的维修在专家指导下进行。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成立由专家组成的专门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古村的保护建设工作。

6.遗产管理目标及计划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皖南古村落保护规划,按保护规划确定遗产管理总体目标是:

①保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②保护古村落景观环境的协调。包括对环境的整治、采取科学有序的管理、实行公共教育等计划。

③对古村落保护配备称职的工作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学术、技术和专业培训。

④管理经费采用政府投资和社会各界的筹资等渠道,以及古村落旅游产业的收益部分投入。

⑤做好古建筑日常维护工作,对水资源、大气环境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有针对性防治白蚁蛀蚀,加强防火措施,强化环境卫生。

⑥对古村落内古树名木、石雕碑刻等实行分级保护管理制度。

⑦进一步加强古村落的治安、消防队伍建设,严格制定安全措施,严厉打击各种损害遗产的违法犯罪行动,保证古村的安全和游览秩序。

⑧为确保古村落及其周围不受破坏,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审定前,由建设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科学论证。

⑨促进公共教育,通过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社团组织,充分利用适当的宣传媒介进行广泛宣传,以培养公众保护古村落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