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黄垂贵:醉心山乡酿美酒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

2020-06-30
宁德晚报 0   |   1

在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内,当地一向有着山好水好酿好酒的传统。然而,传统的闽派黄酒在农村零散酿造尚可,但要做大做强可不容易。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垂贵,并未像许多人那样走出去,而是立足本地发展事业。“农村也有黄金挖”,他醉心山乡酿美酒,带领家乡群众谋发展,让文峰——这个古老的“宁德最美乡村”重焕生机。

日前,记者走进虎贝文峰村,以了解黄垂贵与闽派黄酒的不解之缘。

 

破解保存难题 传统黄酒成产业

在文峰村村后的陈普祠堂边,一座七层楼的现代大楼拔地而起,主体工程已近完工。在旁边的规划效果图上,一座现代酿酒企业雏形初现。原来,这里就是闽派黄酒——“陈普家酒”未来的新厂房和办公地址。

黄垂贵带记者走入即将完工的厂房。面积近千平方米大楼的地下储藏库里,摆满了陶瓷大缸,“每个小缸可以装150斤,大的可以装500斤,这里大约有1000多坛,但这仅是其中的一部分。”黄垂贵说,黄酒陈酿不像其他产品,藏量十分重要,近年来这一行业发展势头很好,可以预见几年以后,市场需求巨大,所以从现在起,就开始窖藏,到时候才能满足得了市场需求。

“从这里还有保留地方,以后可以进一步挖进作为酒窖,可以储藏上百吨陈酿。”黄垂贵一边带记者参观酒厂,一边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他的规划,就像在夸耀自己的孩子一般。

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垂贵从部队退伍后回到家乡。2000年,黄垂贵受虎贝乡党委委派到文峰村挂职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任职期间,他看到了虎贝山好水好酿好酒的传统,“如能加以开发,定能大有作为。”于是,他开始精心谋划,思考如何将传统酿酒业做大做强,如何提高附加值以增加农民收入。

然而,光有这个想法可不够。黄垂贵发现,黄酒在农村零散酿造尚可,但要真正发展成批量上市的佳酿可不容易。除了资金、交通、市场等因素,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生产包装陈酿的技术瓶颈难以突破。过去,农村的米酒都是农民自己喝,但过了春节到四五月份就很难保存下来。

但黄垂贵并不轻易言弃,“我决定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他研究了大量书籍,还专门到多所高校去向有关专家请教。他先后到绍兴、屏南、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古田、福州质检中心与省农科院等十几个单位,拜访过酿酒师傅上百位,又回到家乡,做了大量研究实验。在多位股东的支持下,投入试验的老酒有近5000公斤,各种包装瓶、包装盒、包装箱的前期投入大约有近十几万元人民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4年的研究,他终于掌握了闽派黄酒酿造、保存及包装技术,并结合文峰村数百年历史人文积淀,开发出了天然、健康、低度、营养为特色的“陈普家酒”系列重酿黄酒。

2008年,当他再次被委派到文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时,他开始了这条梦想已久的创富之路,开始注册商标、登记公司,取得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在他的努力下,黄垂贵用传统酿造技术结合现代包装储藏技术,终于让千百年来的当地美酒佳酿走出文峰村,走向广阔市场。目前公司年产值逾300万元,拥有标准化生产线一套,厂区面积十五亩,库存酒量500多吨。

“目前,该酒已经成为闽东黄酒的主导优质品牌,并且受到政府重视扶持,市场除了在闽东铺开,还打进了上海、北京等市场,发展势头良好。”黄垂贵信心满满地说,“今年,公司又融资几千万,对内部生产进行整合建设,未来几年,闽派黄酒的产能会达到上千吨,利税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黄垂贵的腰包鼓起来了,但他始终没忘记自己的创业初衷——带领家乡人民致富。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外乡人到当地买酒都不容易,因为有了本地酒业公司,许多村民酿造的优质黄酒都是供不应求。如今,黄垂贵及其企业已然成功,具有足够的产能,但他依然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将半成品分散到200至300户农民家中酿制,此外,酿造与精加工生产线还吸纳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当地500户村民中有300户因此每年净收入超万元。黄垂贵介绍,随着企业继续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将惠及周边更多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