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古村落】之贾得乡柴村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柴村

2020-06-30
闫永业 赵文家 0   |   1

柴绍故里柴村

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柴村以“柴绍故里”荣膺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村中心位置一座千年鼓楼见证着柴村的变迁与辉煌。

一、柴村考略

2002 年,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临汾市志》(县级)记载与历史名人相关地名:柴村,唐代名将柴绍故里,以柴代为村名。

柴绍出身将门,自幼勇武。隋义宁元年(617)四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并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柴绍路遇自河东出发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说服李建成打消落草的念头,赶往太原与其父会和。李渊起兵后,柴绍屡次建功,帮助李渊连败宋老生、屈突通大军。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柴绍拜左翊卫大将军。此后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参加统一战争。平薛举父子(浅水原之战),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洛阳、虎牢之战,屡立战功,因此封为霍国公,赐食邑一千二百户,并转为右骁卫大将军。武德六年(623)四月,吐谷浑侵扰芳州,唐芳州刺史房当树逃奔松州,五月初五柴绍岐州刺史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六月,柴绍军进至岷州。二十九日,柴绍吐谷浑作战,被围困在一山谷中。吐谷浑军据高临下射击柴绍军,箭如雨下,形势危急,柴绍则临危不惧,安然而坐,让人弹奏胡琵琶,使二美貌女子翩翩对舞。吐谷浑士卒非常奇怪,都放下弓矢驻足观瞧。柴绍见吐谷浑军阵容不整,乘其无备,暗遣精骑绕到吐谷浑军背后,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 500 余级。八月,吐谷浑归附唐朝。后人评价,“美人计虽在历史屡次被使用,但像柴绍这种用法,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矣。”同年,平阳公主去世。武德七年到八年,突厥多次侵唐,柴绍两次领命出征,配合李世民将其败退。又一次独力将侵扰渭州的突厥军在秦州打败,凯旋而归。其后贞观年间,更是多次击退突厥军,屡立战功,又于贞观四年,与李道宗、卫孝杰、薛万彻、李绩、李靖合共五路行军正月出征(统一由李靖节度),最终灭掉了东突厥。贞观十七年(643)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柴绍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四名。柴绍与平阳公主生子柴哲威、柴令武。

柴村村中唯一能够证明柴村在古代辉煌荣耀的是一座鼓楼。百度平阳郡柴氏记载:“柴村鼓楼,位于贾得乡柴村。柴村传为唐代柴绍故里。村内有土堡墙,鼓楼居中心。约建于明代(碑字蚀灭), 基座方形,高 5.3 米,门洞东西向过往行人。门上匾额东曰‘登楼望旭’,西曰‘群朝三元’,南曰‘光天化日’,北曰‘威震华 夏’。”实测四周各长 9.5 米,中门洞宽 3.5 米,高 6.5 米(原高 7.5 米, 历次修路筑高路基,已有一米左右埋在地下),四方门上的砖雕匾额,东面的“登楼望旭”和南面的“光天化日”似乎只是讲述鼓楼在不同方位的作用,只有西面的“群朝三元”和北面的“威震华夏”才能表现建楼者的身份和威武的气势,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此楼与柴绍有关。“ 威震华夏”, 柴 绍“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既病,太宗亲问之”。可见,柴绍在皇帝心目中的影响,才有“威震华夏”之势。 再者,柴绍的姻亲也是威震华夏的,老丈人是唐高祖李渊,妻兄是唐太宗李世民,老婆是唐高祖的女儿,是唐太宗的妹妹,娘子关就是因平阳公主镇守而得名。“群朝三元”,三元,即 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群朝三元应该是柴绍参加武试连中三元的意思。这座鼓楼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不同作用。“四清”运动中做过阶级教育展览馆;文化大革命中做过文革会的办公室,做过民兵的武器库;做过团支部的图书室,还做过生产队的磨面房。现在成了村中心大道的轴线。

柴村鼓楼

以鼓楼为中心,四周 230 米处筑有堡墙,柴村人称城墙。城墙南北长约 150 余丈,东西长约 120 余丈,为黄土夯筑,外高内低, 高约 2 丈余,底宽约 1 丈余,顶宽 3 尺余。这种设计,既节省了很大的工程量,又易守难攻,还为防汛排涝提供了洼地。村中有三街六巷十二胡同,东西南北四个村门为阁老万字门,全都不与鼓楼直对,而是设在鼓楼正对位置偏右 100 余米处,这样可以使攻入村寨 的敌人找不到坐标。

村中鼓楼正西墙,有一座大庙,庙内北殿为马王殿,中间为三官殿,南边为财神殿。大庙在周边村庄影响较大,解放初是全村开群众大会的地方。公社户后作了第二生产队的牲口饲养处。小庙儿为祖神庙,解放后拆毁了。文物古迹还有魁星楼、老君坡、假粮囤、明朝万历三官墓。

村中泊池在鼓楼南偏西一百多米处,全村雨水都流往此处。泊池四周为砖石砌筑。村中有甜水井 3 眼,供居民生活之用,苦水井 2 眼,供浇灌、工程之用。柴绍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将领,其村庄设计中体现了许多军事元素,成为后人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柴村变迁

中国的村庄,多以同姓人聚居且以聚居人姓氏命名,如王村、 张家庄、马寨、李堡等。而贾得乡有几个村的村民姓氏都与村名无 关,如刁家庄没有姓刁的,乔家庄没有姓乔的(20 世纪 70 年代迁 入一户),同样,柴村没有姓柴的。所以,有人对柴村是柴绍故里提出质疑。

遍览中国历史,但凡名门望族在一地消逝者,不外乎几种情形。 一是官运亨通,举家随迁。试想,当了朝廷官员,全家迁往京城, 空留下那些张家庄、李家庄,不是很正常吗?二是因谋反不轨、贪 腐获罪而满门抄斩,侥幸逃脱者也隐姓瞒名或改名换姓,哪还有王 庄的庄主,李寨的寨主。三是家道败落,无子嗣后,在以男嗣后的 封建社会,无子将绝户,那么,张村也就无张姓,李庄也就无李姓了。那么,柴村无柴姓属于哪种情形呢?《霍国公柴绍传》给出了答案。

民国廿二年,即 1933 年,临汾县长刘玉玑重修《临汾县志》, 收有宋祁撰写的《霍国公柴绍传》: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 补隋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妻以平阳公主。将起兵,绍走间道迎 谒。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亦自河东往,遇诸涂。建成曰: “追书急,恐吏逮捕,请依剧贼,冀自全。”绍曰:“不可。 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既入 雀鼠谷,闻义兵起,谓绍有谋,乃相贺。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 史,领彀骑,发晋阳。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还白:“宋老 生一夫敌,我兵到必出战,可虏也。”大师至,老生果出,绍 力战有功。从下临汾、绛郡,隋将桑显和来战,绍引军缭其背, 与史大奈合攻之。显和败,遂平京师。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 郡公。高祖即位,拜左翊卫大将军,累从征讨,以多,进封霍 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

吐谷浑、党项寇边,敕绍讨之,虏据高射绍军,雨矢, 士失色。绍安坐,遣人弹胡琵琶,使二女子舞。虏疑之,休射 观。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

贞观二年,平梁师都,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 加镇军大将军,徙谯国。既病,太宗亲问之。卒,赠荆州都督, 谥曰襄。二子:哲威、令武。哲威为右屯卫将军,袭封。坐弟 谋反,免死,流邵州。起为交州都督,卒。令武尚巴陵公主, 迁太仆少卿、卫州刺史、襄阳郡公。与房遗爱谋反,贬岚州刺 史,自杀。公主亦赐死。柴绍乃唐初大将,武德初年,从秦王李世民征战,以功封霍国公。《霍国公柴绍传》:“贞观二年,平梁师都,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谯国。既病,太宗亲问之。卒,赐荆州都督,谥曰‘襄’”。在这里,已经看出,柴绍由于战功显赫,“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谯国。”徙,即迁徙,迁徙到谯国。

谯国为何地呢?据《词源》:“谯城”条目:“地名,1、汉谯县故城。在今安徽亳县。东晋姚襄屯此。2、在河南夏邑,祖狄所据。3、在安徽滁县,晋侨置。曰南谯,梁又曰北谯。”看来,柴绍全家是迁往了安徽,今安徽省亳州市辖谯城区。那么,柴绍的后人呢?《霍国公柴绍传》:“二子,哲威、令武。哲威为右屯卫将军,袭封。坐弟谋反,免死,流放邵州。起为胶州都督,卒。令武尚巴陵公主,迁太仆寺少卿、卫州刺史,襄阳郡公。与房遗爱谋反,贬岚州刺史,自杀。公主亦赐死。”谋反、遭贬、自杀、赐死,这就是柴绍后人的最后结局。难怪,柴村除一座斑驳沧桑的鼓楼外,再没留下一点与柴绍有关的物件。

之后,柴绍的故乡历经地震战乱,日渐衰微,人口减少,到民 国 22 年(1933),全村仅有 62 户,175 人。

民国廿四年(1935),南同蒲铁路开通,柴村成为南同蒲铁路经过的村庄。民国廿七年(1938),日本侵略军 108 师团占领临汾 后,在南同蒲铁路柴村境内设立据点,修建炮楼,直至 1945 年日 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柴村城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空军第十二航校在柴村村西修建飞机场,在村北修建营房,征用了柴村的土地。柴村也由于飞机场的阻隔而划到了贾得乡。

随着人民安居乐业,人口不断增加,1978 年全村 323 户,1133 人, 城墙内已无法满足村民居住需要,建设住房开始向城墙外发展,就 拆除了城墙,仅留存一些遗址。

现在,柴村已列为城中村,户籍人口 500 余户,2000 余人, 流动人口约 200 户 500 余人。


image002.jpg

三、柴村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柴村有两个方面是很出名的。

一是翻砂铸造工艺发扬光大。土地改革前,柴村共有 7 家翻砂 铸造厂,主要铸造铁锅、笼盖、箅子、鏊子、犁铧、耙齿等,后来 发展到铸造水车。7 家铸造厂中,以教家的东工厂和韩家的西工厂 规模最大。西工厂韩家善待工人,每逢开炉化铁,都用大肉包子犒 劳工人。工人感恩东家,干活精细,成品率上升,成本下降,工厂 效益很好。韩家包子也就成了传统名吃,流传至今。2012 年和柴 村大炒一起分别被评为尧都区乡村十大名吃。

二是天主教教徒众多,非常活跃。据《临汾市志》(县级)载: 清光绪四年(1878),河北省天主教徒焦孟奎一家逃荒到柴村,边 办铸造厂边传教,发展 10 余户入教,成为临汾县最早的天主教组 织,后传入临汾城。厂主影响了工人,工人又影响了家属,天主教就这样在柴村扩大了影响,柴村成了临汾河东最大的活动中心,教会在村中买地建起了教堂,计有北房 5 间,东西房各 3 间,钟楼 1 座。解放后,教堂改建成村小学。文化大革命中,柴村天主教停止了活动。1980 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把教堂归还给了天主教会, 恢复宗教活动。1984 年,集资修葺教堂。1998 年全村天主教教徒 有 276 人。柴村曾留学英国的天主教徒刘彼多于 1964 年出席了全 国天主教代表会议,受到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不同时期,柴村在许多方面创造了辉煌,为柴绍故里增添了光彩。铸造工艺 世代传承柴村铸造企业的工人,一部分是本村村民学徒出师,一部分耳濡目染,无师自通。解放后,国家发展工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些人就走进了国营或集体企业,临汾铸造厂、临汾动力厂、临汾机床厂、临汾车辆厂、临汾旋耕机厂等单位的铸工骨干都是柴村人或柴村人的徒弟。即使没有进工厂的人,也都对铸造工艺非常熟悉,就连十二三岁的小孩都会铸造,全国毛主席像章热时,韩立虎就用从飞机场捡的废铝铸造了毛主席像章,而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柴村人的铸造工艺在两个时期创造了辉煌。

一是农业学大寨时期。在那时,柴村人就悟出了无农不稳无工 不富的道理,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袁跟利正确理解“以粮为纲, 全面发展”的政策,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利用村民的传统 工艺兴办村办企业,产品从犁铧耙齿秤锤秤砣到取暖铁炉到暖气片, 从两三寸长的小物件到一丈多的大铸件,由普通化铁炉发展到小高 炉,厂区铺了铁路,车间里安装了天车。在经营方式上,利用文化大革命中国营铸造厂停工武斗的形势,把产品远销西安、南京、成 都等地。又用村办工业的收入,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打深井、 购买拖拉机,粮食棉花产量不断提高。农民分红全市第一,在其它 村一个劳动日只能分两三毛钱的情况下,柴村大队一个劳动日分红 一块钱以上,比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的干部工人收入还高,是全市 唯一实行上学看病全免费的生产大队,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 位。那个时期,本村姑娘都不愿往外村嫁,外村的俊姑娘都愿在柴 村找对象,哪怕模样儿差点儿也行。城市知识青年都很羡慕 027 部 队子女,就因为 027 部队知识青年对口插队的是贾得公社柴村大队。

二是改革开放后大办乡镇企业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柴村人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后,大力发展家庭铸造业,全村迅速出现了许多铸造专业户、 个体经营户,这些人全都成了万元户,还有些成了暴发户。规模大 效益好的有韩天喜、赵玉山、闫守业、黄建国、任七斤、韩秋歌、 韩青春、邢全友等,这些专业户又安排了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 增加了农民收入,使柴村成为全市较早达小康的村庄。尽管后来随 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取缔了污染严重的小型铸造企业,但柴村 人毕竟靠铸造掘得了第一桶金,成为转型发展的基础。

尊师重教 人才辈出

《临汾县志》记载:民国八年(1919),柴村和张茹村(1954 年因飞机场扩建而拆分移民)成立联合初级小学。这是关于柴村教 育的最早官方记载。

解放以后,把天主教堂改建为村初级小学,这是柴村人关于教育的集体记忆。

文化大革命前, 柴 村 共有7人 考上大 学, 在 周 边村是最 多 的, 尤 其是黄克 恭考上南开大学中文系曾在临汾一中引起轰动。

image004.jpg


孩子们正在专心学习

柴村教育发展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起步的。当时,各级教育管理机构陷入瘫痪,农村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柴村大队贫协主席是马吉平。马吉平旧社会逃难来到柴村扛长工,土地改革时任农会主席,阶级成分为雇农,文化程度为文盲。马吉平管理学校后,一方面积极争取驻军部队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方面顶着政治压力尽最大努力保护出身不好的本村知识分子,让在临汾一中受到冲击迫害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黄克恭、田佩珍夫妇回村帮助辅导柴村大队毛主席思想宣传队,让富农出身的亢青山回柴村学校工作,并给其家庭特殊关照,使柴村学校在动乱中保持了难得的安静的学习环境。在教师队伍方面,柴村群众有尊师的传统。几十年中,柴村学校一直没有设立教师食堂,老师都是吃派饭,村民都把老师吃饭当大事,每家都用最好的饭菜招待老师,而且很多家庭拒收老师的粮票和饭钱。这样优秀教师在柴村留得住,教得好,先后有张建国、高文兰、田跟春、高志英、赵北管、朱满星、孙续宗、郭振勇、张顺星等优秀教师长期在柴村任教。大队还把许多优秀青年派到学校当民办教师,民办教师虽然挣工分,但由于柴村大队分红高,收入跟公办教师差不多,还有劳动粮,所以民办教师工作积极性也很高。尧都区教育局成人教育办公室副主任闫成业、临汾二中校长刘文礼、五一路学校高级教师吉彩云以及李文虎、黄德富等都在柴村学校当过民办教师。

优秀的教师队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柴村学校名气很大。 1968 年开办了七年制学校,全校学生达到近 200 人,仅空军 027 部队第三飞行训练团子女就四五十人。飞机场部队军官子女,包括 团长政委的孩子放弃在城市学校上学的条件,全部在柴村学校读书。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院长李吉慧从小学至初中都是在柴村上的,其父 为团长,后升为第十二航校副校长。四川省民政厅处长郝凯临,其 父为团政委,后升为第十二航校副政委,郝凯临不但小学初中在柴 村度过,而且高中毕业后又来柴村插队。临汾铁路工务段柴村养路 工区的子女也放弃了铁路学校而选择柴村学校。就连时任公社联合 校长段艳芳也把儿子从外公社转到柴村上学。人们把文化大革命称 作“十年动乱”,但客观公正地说,“十年动乱”中,柴村学校没 有乱。这一切都归功于一个文盲贫协主席——马吉平。

柴村学校在不同的政治潮流中成了各种模范典型。全民备战时, 县教育局在柴村召开过小民兵练刺杀现场会;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 时,全县在柴村召开过学生学铸造现场会;临汾一中还把柴村作为 开门办学基地,一中著名教师卫以武、曹俊、姬仿礼等都曾带领学 生在柴村学农。

恢复高考时,柴村大队有 70 多名插队知识青年,大队党支部 做出决定,凡报名参加高考者,可以请假复习功课,给知识青年创 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一批知识青年考上大学中专,其中郑晋华、 高远、罗华考上了中专,安林立、季兰、林雪霞、钱学群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为国家各条战线的精英。林雪霞考入重点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毕业后在中国舰船研究中心工作,现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首航空母舰作战系统技术总负责人。

1969 年到 1979 年,柴村大队农业副业双丰收,集体经济雄厚, 社员群众收入提高,大队党支部新建了学校教室,全大队实行了上 学免费,连空军部队子女和铁路工务段子女在本村学校上学也不交 学费。这成为柴村教育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任村党支部重视教育的举措,在恢复高考后显现出明显效果,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考上大学中专,考入名牌大学的有:东北大学李艳芳、海军工程大学闫婕妤、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赵相、武汉科技大学丁永旺等。

尊师重教的良好村风,结出了人才辈出之果。几十年来,从柴村走出的人才,一茬又一茬,在各行业崭露头角,给柴村带来了荣耀。

政界的如:江苏省泰兴市副市长杨靖安、四川省民政厅处长郝 临凯、尧都区副区长汤晓燕、尧都区政府秘书长闫永业、尧都区建 设局长马金庄、计划经济时期霍县商业局长吉成祥、临汾市〈县级〉 科委主任韩全喜、吴村镇镇长马戴魁、段店乡人大主席刘忠平、县 底镇党委副书记闫速、尧都区博物馆馆长闫增福等。

军界的如:海军航空兵某团政委上校马天友、中央军委政治工 作部大校、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任刘亦功、海军司令部大校闫婕妤、 武警临汾支队支队长上校程学军、南京军区技术处少校乔超峰,还 有在大庆服役期间受到毛主席接见的营职干部牛冬喜等。

经济企业界的如:山西省信托公司副总经理、长治商行行长乔彦林、晋城矿务局副局长王生秀、计划经济时期临汾县双庆食品店经理葛令山、中铁六局质检科长、高级工程师李红英、深圳企业形象策划公司总经理高雅琳、中原油田高级工程师亢青岭、杜凤阁东方航空公司处长黄朝辉、法国泰佛集团中国区项目总监丁永旺等。

教育界的如: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土张春娥,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土乔梅红,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博士李吉慧,山西师大副教授,博士李桂峰,临汾市委党校教育长黄克恭,临汾师范学校副校长周长安,临汾二中校长刘文礼,临汾六中副校长牛福生,临汾四中副校长亢青山,临汾同盛高级学校校长亢飞燕,临汾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教务主任闫兴业,山西省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闫成业,临计一中高级教师席佩珍,临汾三中高级教师王丽霞等。

医疗卫生界的如:尧都区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亢飞鹏,长治医学院副教授牛临红,临汾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红心,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武春枝,介体铁路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东平,自学成才的村医贺玉成,著名骨科专家孟完林等。

科学技术界的如:中国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土后李艳芳。中国舰船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林雪霞,山西省小麦研究所研究员安林利,成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钱学群等。

有人说,一个村庄能出一两个这样的人物就是这个村庄的光荣,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村庄的荣耀,何况是群星闪耀呢!

有人说,一个村如果只出现过一两个杰出人物,可以分析为偶然现象:如果出现像柴村这样,各行各业都出现如此之多的杰出人物那就应该是人杰地灵了,就应该是持续尊师重教的结果了。

文化活动 繁荣活跃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柴村业余剧团非常活跃。以赵云河、马 天明、阎迎春等为骨干的积极分子非常活跃,排演各种剧目,除在本村演出 外,还到周 边村巡演。 剧目中有一 出反映发生 在临汾浮山 交界处的拐 骗盲艺人的 诙谐剧《拐 瞎子》,成 为柴村业余 剧团招牌戏 和压轴戏。

1966 年 以后,业余 剧团改为毛 泽东思想宣传队,以表演短剧、舞蹈、表演唱、歌曲、对口词、三句半等小节目为主。柴村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活动出现过三次高潮。

image006.jpg


柴村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节目剧照

第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黄克恭在临汾一中受到红卫兵批斗,遭受迫害。临汾一中停课,黄克恭赋闲在家,大队党支部安排黄克恭夫妇辅导大队毛主席思想宣传队编排节目。黄克恭爱人席佩珍是山西大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骨干,夫妻俩编排的文艺节目在全公社大获好评。其中,根据《一块银元》改编的大型歌舞剧《柳河仇》在全公社引起轰动。

第三次是知识青年插队时期。1974 年,临汾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实行驻临单位与生产大队结对,空军第 12 航校知识青年全部在柴村大队插队。空军第 12 航校是师级单队,属于军事院校,高级知识分子较多,子女的文化素质艺术教育相对较好,知识青年中有许多能歌善舞会演奏的文艺骨干,如独唱演员周丽梅、舞蹈演员王秀芬、陆雅萍、扬琴演奏朱富强等。大队党支部根据这一优势, 扩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规模,购置了许多乐器。笔者时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兼任宣传队队长,曾根据小说《喜鹊登梅》改编成眉户剧《第一课》, 并应邀到第 12 航 校 汇 报 演出。

image008.jpg


柴村大队宣传队代表贾得公社赴市调演留念

柴村的文化活动还有两件值得记载的事情。 一是柴 村曾经举办过春节焰火 晚 会。 那 是1973 年春节。由于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大队铸造厂效益很好, 年终分红很高。大队干部跟铸造厂厂长乔世义商议,正月二十放一 次焰火。聘请了十几个花炮作坊的师傅,干了一个多月,花了好几 万元。焰火晚会布置在村北第三生产队苜蓿地里,飞机场飞行大队 宿舍楼南。由于当时除了北京在国庆节放过焰火,太原、临汾城里 还没放过焰火,方圆几十里以内老百姓都来观看。因焰火现场离飞 行员宿舍太近,飞行员也隔窗观看,影响了飞行员休息,公社党委 还批评了柴村大队。

二是有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打花子。打花子是跟翻砂铸造 相关联的娱乐活动。这种活动是把生铁化成水,用小勺舀起,倒在 湿木头做成的长把勺里,朝另一只手里的 T 型器物猛击,瞬间,铁 水就变成了满天星花。这是铸造厂工人的一种娱乐方式。文化革命 中,公社组织各村展示文艺绝活,柴村大队展示的就是打花子。展 示以后,再没有人提起此事。前几年,中央电视台介绍,河北省有 一个县把打花子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有著名诗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说,三峡库有一座神女峰,神女如果还在的话一定会为三峡工程的宏伟而惊叹!那么我想,威震华夏的柴绍若在天有灵的话,也一定会成为故乡的巨大变化和后人的业绩感到欣慰吧!

柴绍应无恙 当惊柴村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