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镇邓屋村的寨门楼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中洲镇邓屋村

2020-06-30
怀集人网站 0   |   1

城有城门,寨有寨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怀集县中洲镇邓屋村,也有一座古旧的寨门楼。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第二批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邓屋村,领略一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韵味。
  “车子就停在路边。”一位村干部在村口挥手并嚷道。我们就按照他的指挥,下了车,步行50多米后,进入邓屋村的村口。
  进村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口半圆池塘,面积并不大,约600多平方米,村中人介绍说,这是风水塘。沿着镶嵌鹅卵石的池塘弧形小径向寨门楼走去,寨门楼的右边(内)是建于1759年的邓氏家族祠堂树德堂,左边(外)是凉亭,如今的凉亭是近年整修的,早已失去年代感。倒是寨门楼昔日的容貌保存至今。

 

blob.png

 

邓屋村的寨门楼,建于1763年,是旧时进入该村寨的唯一入口。旧时,由于社会动乱,兵灾匪患频繁,为了安全,条件比较好的村庄都在外围建有圩子墙。有墙则有门,叫圩子门。圩子门上部只筑平台,叫“哨门”(取站岗放哨之意,有的地方称“稍门”);而建造阁子的,叫“阁子门”。二者相比,哨门建筑规模要小一些,阁子门却显得雄伟壮观。另外还有里门、巷门、边角门(又称小稍门)、牌楼门等等,老百姓管这些“门”都叫做“门楼子”。
  过去,几乎村村都有门楼子,着是一村之中的形象工程、标志建筑。但是,邓屋村的寨门楼既不是哨门也不是阁子门,而是最简单不过的一个“门楼子”,只是由青砖、瓦、木等简单的材料建造而成,没有旁门,只是个独门,门楼高3米,宽2.5米,门宽高分别为1.5米和2.5米;没有村名牌,只有花岗岩石门槛,但只与前后通道同一水平线,为的是方便马车等旧时的交通工具进出。门楼顶部由黑瓦盖住,遮阴直径不足一米,甚是简陋,和普通家宅的门楼子没有什么两样。门是用栏杆式的圆木条竖穿而成,体现着明清岭南民居建筑风格。

现在的邓屋村内还有几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邓氏祠堂和四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厅屋。旧时的邓屋村不但有达官贵人、富农商贾,更有让村民津津乐道的官宦女婿陈之梅(男,怀集县连麦镇仓社仓墩人,清朝同治五年中文举人,浩封刑部郞中,历任云南大理府丶广西省昭通府政堂,二品官衔)。邓屋村大夫第厅屋落成时,陈之梅送去了厅屋门楼牌匾和足金香炉,高0.45米,宽0.35米,底部有四只足。村中的富农建造有三进制的个人“豪宅”,设有99个门,门扶、门眉均由花岗岩石条砌成,屋内天井也是铺着花岗岩石条,就连下水道的下水口都是设计精美的圆形花岗岩石制品。而且,当地最有特色的古建筑“八角楼”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国民党将领邓傥的故居。
  邓屋村的寨门楼虽然简陋,但在旧社会在保护整个村落的财物、牲畜等的安全,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