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科举时代的梅州市读书人——从平远畲脑村的楣杆夹石说起

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

2020-06-30
同城资讯 0   |   1

梅州的核心地区古称程乡,得名于客家先贤程旼,大约南北朝时,其从中原迁徙到平远坝头,以德化民,从此梅地风气渐开。至宋朝时,梅州人就以嗜好读书而闻名。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有记载:“方渐知梅州,尝谓:梅人无植产,特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

畲脑村位于平远县上举镇西南部,距镇政府6.3千米,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客家古村落。据村民介绍,该村吴氏始祖于明成化年间,从江西寻乌篁竹湖吴畲迁至该地。传说其时周边有“九畲十八坑”,因畲脑村所处地势最高,意为“脑”,就此命名为“畲脑”。

 

blob.png

 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山瓦吴氏祖祠前的池塘两侧,环绕竖立着五对楣杆夹石。

 

畲脑村山瓦吴氏祖祠前的池塘两侧,环绕竖立着五对楣杆夹石。这五对楣杆石约一人高,上部有铜钱状雕刻,经仔细辨认,五对楣杆石上所刻文字分别为:光绪丙子年(即1876)立,例进士吴其新;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即1907),例进士吴华新立;时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即1907),例进士吴日宣立;光绪戊申岁(即1908)立,例贡元吴运新;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岁(即1907),例进士吴锦新立。询问村民,皆不了解五人生平,查《畲脑吴氏族谱》和记载平远县登第秀才名单的《采芹录》,均无记录。

据了解,楣杆上所刻“例进士”“例贡元”,是贡生的一种。在明清时期,地方政府会选拔一些出类拔萃的生员(秀才),进贡中央以备选用,称为“贡生”,本质上就是选拔出来的优秀秀才,大致可分为“岁贡”“恩贡”“拔贡”“优贡”“例贡”等,其中“例贡”也作“例进士”,因为非由考选而是由援例捐纳而来。这些贡生,民间也可称为乡进士、恩进士、例进士等等。取得功名后,他们会按例得到地方政府颁发匾额,或聘请地方长官、社会名流撰写匾额,既有直接书写“贡元”字样的匾额,也可改写成“乡进士”等雅称,同时有意将“乡、恩、例”等字眼缩小,与进士两字形成巨大视觉忽略效果,挂在宗祠之上,另竖楣杆夹石,以求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