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之变】张高寨的嬗变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沙溪乡荷花村张高寨

2020-07-01
HYPERLINK javascript 0   |   1

金秋时节,阳光明媚。10月6日,记者取道利沙线,经黄泥坝集镇前往利川市沙溪乡张高寨,沿着通村水泥路一路前行,经过壁垒森严的滴水岩,就抵达目的地。进入寨子,只见高耸的峭壁下,阡陌交错,土地平旷,一块块绿油油的茶园错落有致,与金色的包谷林相映成趣。寨子里大小院坝里,晒满了刚刚收割回来的包谷。

张高寨位于沙溪乡东南方,隶属于繁荣村,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张高寨大力发展茶叶、坝漆等产业,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普通农家的变迁

62岁的村民滕树然正在屋前的院坝与孙女嬉戏,享受天伦之乐。阳光照射下,他家“丁”字型的吊脚楼,金碧辉煌,显得更加靓丽。

滕家在张高寨生活了近百年,见证了张高寨贫富变迁。滕树然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担任村干部,曾担任村支书10多年,尽管已经退休,但老人对村里的情况仍了如指掌。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家的兴衰史。

上世纪70年代,滕家共七八口人,全家一年可分得600多斤谷子,400斤玉米,一家人每天主食不足一斤。到80年代实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滕家9口人共分得水田5亩,旱地近50亩,每年粮食产量达8000斤。此外还养猪和种植药材,除粮食外,全家每年可收入3000元。

到90年代,滕家大家庭人口增至15人,依靠科学种田,全家粮食产量近万斤。此时,家里开始安排人外出务工,算上烟叶、打工等相关收入,全家一年可收入2万元。进入新世纪,大家庭分了家,滕树然小家共9口人。村里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实际发展新兴产业,滕家除粮食外,一年可收入6万元以上。从2010年开始,村里开始大力发展茶叶、生漆,滕家也不例外,加上外出务工,滕家一年收入达20万元。

滕树然讲述家里生活最困难的岁月,过年全家只有5斤猪肉,1斤糖再加1斤酒。如今的生活,天天都比以前过年还要好,“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才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滕树然说。

在2组村民吴家珊家门口,生漆贩子正在收购老吴近几天收割的生漆。“1斤生漆130,10斤就是1300块,不到11斤,就算个10斤整数。”吴家珊说。

经多年积累,吴家珊家里现有漆树3亩,一年割生漆可收入1万多元。近几年,村里积极鼓励村民发展茶树,吴家珊家有8亩茶园。今年春天,他家鲜茶也卖了1万多元。吴家珊告诉记者,仅生漆和茶叶今年就收入了3万多元,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他计划今年冬天再发展两亩茶叶,力争达到10亩。

自2010年以来,繁荣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目前全村已有茶园800亩,今冬计划再发展500亩。张高寨90多户共发展茶叶近400亩,生漆300亩,占全村的一半。

“张高寨土壤条件好,适合种植茶叶和生漆,茶叶和生漆是我家今后的重要收入来源。”吴家珊说。

部门帮扶助发展

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2009年冬,利川市扶贫开发办投入60多万元,在张高寨实行改厨、改卫、改厕“三改”工程,帮助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从2010年起,利川市民宗局投入巨资在张高寨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和院坝硬化。去年,又投入200多万元对张高寨古民居进行保护性维护,让张高寨变得更加靓丽。

在过去的两年里,该市交通部门投入200多万元,硬化了黄泥坝集镇至张高寨的公路;实施通畅工程,完成了寨内公路的硬化,使张高寨交通更加便捷。目前,张家寨基本实现了水泥路到户的目标,游客可自驾车辆前往张高寨旅游观光。

此外,该市文体局、旅游局还加大文物维修和旅游推介力度。今年6月,《恩施日报》发表《沙溪:天然美景旅游地》引起外界对张高寨的关注。目前,重庆一家企业已与该市签订开发张高寨旅游资源的协议,张高寨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的加快发展,张高寨这个数百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有望成为利川旅游产业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