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窑古村 一个曾经名震江南的小村落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

2020-07-02
佚名 0   |   1

 

image.png 

碗窑村旧称“蕉滩”或“蕉滩碗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处于玉龙湖河谷中上游,是清代浙南地区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碗窑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碗窑依坡而筑,每条窑有八九格,故名“阶级窑”。古代工匠充分利用水力建成八级水碓,共计有46个捣臼的半自动生产流水线。村落中至今仍保留着300多间清初样式的古建筑,吊脚楼更具畲乡风格,顺坡拾级而筑,宛如一座石朴的山城。据说古时,老百姓把日常用的碗分为粗碗和细碗,江西景德镇盛产高档的细碗,浙江温州的碗窑村则多产粗碗。然而,碗窑村最出名的陶瓷器皿不是粗碗,而是青花瓷。至清乾隆年间,作为陶瓷生产基地,小小的碗窑村落已经成为了江南赫赫有名的乡镇了。

image.png

image.png

据记载,明末清初,福建连城县的巫氏等先民为避战乱,一路内迁,至浙江省苍南玉苍山麓南坡(原平阳县)蕉滩时,被当地的资源条件吸引,定居下来,重操原籍旧业———手工操作烧制陶瓷器皿,尤以青花陶瓷闻名。制瓷行业代代相传,在清乾隆年间达到极盛。据史料记载,当时碗窑小小一个村落,竟吸引了40余姓聚居,人口多达4000人。碗窑人秉传祖业,埋头做碗,除了三四家开小客栈的,另有十来个人懂一点“官话”,给不通当地方言的客商们做做“翻译”,其余的几千号人口基本从事手工制陶。村里客商云集。虽然龙窑(阶级窑)多达18条,但手工出品慢,要货的人又多,商人们为了屯足货,甚至一住半年。碗窑地处偏僻,生活简单寂寞,为了留住客人,村里集资兴建了戏台。

碗窑村村民们财大气粗,一次性在半岭、下窑各盖了一座戏台。第二年,又按当时习俗,在戏台对面盖三官殿(意谓演戏是为了祭祖娱神,以避嫌伤风化)。碗窑的三官殿和戏台工艺十分精良。三官殿里大大小小的藻井多达13个,形状各异,无一类似。藻井层层描绘人物、诗词、花草———据南戏专家们考证,至少绘有12支当时盛行的戏文。